
0人評分過此書
《香港廟宇碑刻志》全面收錄香港地區(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現存的華人廟宇及可考之碑刻,上溯南宋(1274年),下迄現今(2021年),既展現出千百年來香港廟宇碑刻文獻的豐富性,也反映了本地神明、宗教信仰的發展。全書以廟宇為單元,「以廟帶碑」,共收錄廟宇130座、碑刻455通。除原碑文獻外,本書還大量收錄實地拍攝所得的廟貌、碑圖、神像、文物等珍貴圖像,極具歷史價值,體現了傳承至今的廟宇文化在現世生活的生命力。
廟宇是不同族群歷史的載體,更與當今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透過整合碑刻、圖像、文獻記載等資料,本書不但全面展現香港華人廟宇、宗教的面貌與發展脈絡,更作為香港社會的側寫,揭示地域、族群、社區在這片土地上的變遷。
這套三冊的巨著對促進我們認識香港地方宗教傳統,作出重大貢獻。通過深入的實地考察,並配以上千張生動的照片,黎教授詳實記錄了455通廟宇碑刻,並從多角度展示了本地祭祀傳統的種種面貌。對華南社會史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更是不容錯過。
——華琛(James L. Watson),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榮休講座教授
本書在前人基礎上,實地調查補正,當為目前最為完備之香港地方廟宇碑刻志,為各廟宇留存良好的史料,日後縱使廟宇重建亦不虞史料丟失。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名譽講座教授
學者對於文物保存最有效的貢獻莫過於記錄與研究,本書正正為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而堅實的基礎,也將會推進學界對於香港碑刻文獻的重視。
——科大衛(David Faure),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
本書可稱得上香港廟宇信息的精煉典藏。每座廟宇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僅見證香港社區的發展,也積極參與了城市變化的過程。本書將本地廟宇歷史置於香港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審視,既似一份地圖,也是一部編年史。黎教授和他的團隊試圖保留的,正是這樣一種了解香港的方式。
——陳金樑,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利榮森中國文化教授
本書使碑刻與廟宇研究有機結合,不但拓展香港地方廟宇的研究視野,更具有認識論與方法論意義,為未來香港古蹟和宗教研究發揮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鄭振滿,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廟宇是不同族群歷史的載體,更與當今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透過整合碑刻、圖像、文獻記載等資料,本書不但全面展現香港華人廟宇、宗教的面貌與發展脈絡,更作為香港社會的側寫,揭示地域、族群、社區在這片土地上的變遷。
這套三冊的巨著對促進我們認識香港地方宗教傳統,作出重大貢獻。通過深入的實地考察,並配以上千張生動的照片,黎教授詳實記錄了455通廟宇碑刻,並從多角度展示了本地祭祀傳統的種種面貌。對華南社會史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更是不容錯過。
——華琛(James L. Watson),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榮休講座教授
本書在前人基礎上,實地調查補正,當為目前最為完備之香港地方廟宇碑刻志,為各廟宇留存良好的史料,日後縱使廟宇重建亦不虞史料丟失。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名譽講座教授
學者對於文物保存最有效的貢獻莫過於記錄與研究,本書正正為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而堅實的基礎,也將會推進學界對於香港碑刻文獻的重視。
——科大衛(David Faure),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
本書可稱得上香港廟宇信息的精煉典藏。每座廟宇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僅見證香港社區的發展,也積極參與了城市變化的過程。本書將本地廟宇歷史置於香港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審視,既似一份地圖,也是一部編年史。黎教授和他的團隊試圖保留的,正是這樣一種了解香港的方式。
——陳金樑,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利榮森中國文化教授
本書使碑刻與廟宇研究有機結合,不但拓展香港地方廟宇的研究視野,更具有認識論與方法論意義,為未來香港古蹟和宗教研究發揮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鄭振滿,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
四 正文(130座廟宇)
-
96.洪聖古廟(灣仔)
-
97.洪聖宮(大嶼山塘福村)
-
98.洪聖宮(元朗屏山坑尾村)
-
99.洪聖宮(元朗錦田水頭村)
-
100.洪聖宮(西貢布袋澳村)
-
101.洪聖宮(西貢東龍洲)
-
102.洪聖宮(沙頭角孔嶺)
-
103.洪聖廟(長洲)
-
104.真君廟(青衣)
-
105.純陽仙院(大嶼山鹿湖)
-
106.眾聖宮(元朗八鄉元崗村)
-
107.惜字亭(九龍城)
-
108.嗇色園黃大仙祠(黃大仙)
-
109.蓮花宮(大坑)
-
110.蓬瀛仙館(粉嶺)
-
111.楊侯古廟(大澳)
-
112.楊侯古廟(元朗屏山坑頭村)
-
113.楊侯古廟(元朗屏山宜嶺)
-
114.楊侯宮(元朗廈村東頭村)
-
115.福德祠(大埔碗窰村)
-
116.綏靖伯廟(上環)
-
117.華光古廟(大澳橫坑村)
-
118.廣福祠(上環)
-
119.樊仙宮(大埔碗窰村)
-
120.盤王古廟(大埔九龍坑村)
-
121.魯班先師廟(西環)
-
122.龍潭觀音古廟(上水)
-
123.關帝古廟(大澳)
-
124.關帝廟(深水埗)
-
125.關聖帝宮(屯門掃管笏村)
-
126.譚公廟(黃泥涌)
-
127.譚公廟(筲箕灣)
-
128.觀音樓社壇(油麻地)
-
129.觀音廟(紅磡)
-
130.觀音廟(慈雲山)
-
-
五 附錄
-
1.本書所收130座廟宇名單(按本書廟宇編號排序)
-
2.本書所收130座廟宇名單(按地區分類)
-
3.本書所收碑刻名單(按年代排序)
-
4.本書所收碑刻名單(按碑題筆劃排序)
-
5.本書所收碑刻名單(按廟宇排序)
-
6.本書收集的原碑名單
-
7.本書實地調查的173座廟宇名單(按筆劃排序)
-
8.華人廟宇委員會註冊廟宇名單(共347座)
-
9.本研究計劃所收集的全港238座地方廟宇名單(按筆劃排序)
-
10.《華人廟宇條例》(2019年修訂版)
-
11.香港地區92座天后廟名單(按筆劃排序)
-
12.香港地區27座洪聖廟名單(按筆劃排序)
-
13.香港地區26座關帝廟名單(按筆劃排序)
-
14.本研究計劃經實地調查但因未有碑刻而不收錄的39座廟宇名單(按筆劃排序)
-
- 後記
- 參考書目
- 名詞索引
- 神明圖像索引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