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香江行山雅詠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書的特色就在於其創作的時代、地點與環境。在二十一世紀初的香港,一個多種文化並存的國際大都會,兩位文學教授每週與各方學者登山同遊,交流思想,共話情愫,他們寫就的詩詞作品,自然反映出這樣獨特的人、地、時。我敢說,《香江行山雅詠》是中國文學史上首次出現幾位相知的張姓文學家,以相似題材和不同筆法創作既媲美唐宋名篇,又具有時代特質的文學佳作。
—— 張信剛(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
本詩集結合了三位文學教授的行山詩作,創作時間的跨度超過十年, 從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二二年收錄超過一百七十首詩詞,並首次結集成書。本書得
—— 張信剛(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
本詩集結合了三位文學教授的行山詩作,創作時間的跨度超過十年, 從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二二年收錄超過一百七十首詩詞,並首次結集成書。本書得
- 推薦序/張信剛
- 編者序/張隆溪
-
【二〇一一年】
-
山頂行山/張宏生(五月二十日)
-
香江行山雜詠/張隆溪(五月二十日)
-
贈友人/張宏生(五月二十二日)
-
雨中行港島徑/張隆溪(五月二十二日)
-
湖湘雜詩三首/張隆溪(八月十四日)
-
大浪灣/張宏生(十月二日)
-
和宏生大浪灣詩/張隆溪(十月二日)
-
石壁水塘行山/張宏生(十月二十四日)
-
答宏生詩/張隆溪(十月二十四日)
-
元荃古道行山/張宏生(十月三十日)
-
歐遊雜詠三首/張隆溪(十一月二日)
-
榕樹灣至海下行山/張宏生(十一月六日)
-
寄在港諸友二首/張隆溪(十一月六日)
-
雨中行山,步隆溪韻/張宏生(十一月八日)
-
贈鍾玲兼呈行山諸友/張隆溪(十一月十三日)
-
讀隆溪詩,步韻遙和/張宏生(十一月十三日)
-
雨後東涌遊歌/張隆溪(十一月二十日)
-
貝璐道至山頂行山/張宏生(十一月二十七日)
-
遊南翔古猗園/張隆溪(十一月二十七日)
-
馬鞍山遊/張隆溪(十二月五日)
-
臨江仙.馬鞍山行山/張宏生(十二月五日)
-
遊新娘潭/張隆溪(十二月十一日)
-
行香子.八仙嶺自然徑行山/張宏生(十二月十二日)
-
與諸友遊長洲有感/張隆溪(十二月二十一日)
-
臨江仙.長洲臨海觀石/張宏生(十二月二十一日)
-
臨別口號送葉揚兄返美/張宏生(十二月二十一日)
-
-
【二〇一二年】
-
遊城門河道/張隆溪(一月十五日)
-
壬辰人日行山/張隆溪(一月三十日)
-
釣魚翁行山/張宏生(一月三十日)
-
經大潭水塘至赤柱遊/張隆溪(二月五日)
-
大潭道行山/張宏生(二月八日)
-
經赤徑行至高流灣/張隆溪(二月十二日)
-
壬辰初春,行山於北潭凹、高流灣之間,斐然有作/張宏生(二月十三日)
-
澳門遊二首/張隆溪(二月二十日)
-
千秋歲/張宏生(二月二十二日)
-
金山猴國行/張隆溪(二月二十六日)
-
城門水塘/張宏生(二月二十六日)
-
重遊嘉道理農場/張隆溪(三月五日)
-
卜算子.惜春/張隆溪(三月十八日)
-
卜算子/張宏生(三月二十日)
-
卜算子.惜春/張健(三月三十一日)
-
行馬鞍山過大金鐘嶺有感/張隆溪(三月二十六日)
-
登馬鞍山過大金鐘/張宏生(三月二十七日)
-
遊大浪灣/張隆溪(四月二日)
-
大浪灣/張宏生(四月三日)
-
摸魚兒/張健(四月三日)
-
東涌至大澳遊/張隆溪(四月八日)
-
東涌山行至大澳/張健(四月九日)
-
石澳龍脊行山/張宏生(十一月十八日)
-
石澳至大浪灣遊/張隆溪(十一月十八日)
-
山頂行山/張宏生(十一月二十五日)
-
霧中山頂遊/張隆溪(十一月二十六日)
-
城門河道至烏溪沙行/張隆溪(十二月三日)
-
石壁至水口行/張隆溪(十二月十日)
-
紫羅蘭徑至赤柱遊/張隆溪(十二月十六日)
-
赤柱遊/張宏生(十二月十六日)
-
-
【二〇一三年】
-
高流灣/張宏生(元月十三日)
-
高流灣/張隆溪(元月十四日)
-
遊道風山/張隆溪(元月二十日)
-
道風山/張宏生(元月二十日)
-
悟園/張宏生(元月二十七日)
-
城門河道/張宏生(二月三日)
-
再遊城門河道/張隆溪(二月三日)
-
嘉道理農場/張宏生(二月二十四日)
-
遊嘉道理山十載有感/張隆溪(二月二十四日)
-
元荃古道/張宏生(三月三日)
-
大埔滘自然徑/張宏生(三月十日)
-
遊大埔滘/張隆溪(三月十一日)
-
西灣赤徑遊/張隆溪(三月二十四日)
-
遊西高山觀維港/張隆溪(四月七日)
-
破陣子.石壁水塘/張宏生(四月十四日)
-
再遊石壁/張隆溪(四月十五日)
-
紫羅蘭徑/張隆溪(四月二十一日)
-
踏莎行.登元荃古道/張宏生(四月二十八日)
-
登元荃古道/張隆溪(四月二十八日)
-
龍脊至石澳遊/張隆溪(五月五日)
-
龍脊看鷹/張宏生(五月五日)
-
東人有云中日千年之事者,感而作此/張宏生(五月六日)
-
答宏生/張隆溪(五月六日)
-
遊船海灣/張隆溪(十一月二十四日)
-
八仙嶺自然徑/張宏生(十一月二十五日)
-
過梅子林/張隆溪(十二月一日)
-
拾塱村行/張隆溪(十二月九日)
-
-
【二〇一四年】
-
遊榕樹澳即景/張隆溪(元月二十日)
-
榕樹澳至大浪窩/張宏生(元月二十日)
-
過馬鞍山/張隆溪(元月二十七日)
-
馬鞍山/張宏生(元月二十七日)
-
甲午新春/張隆溪(二月一日)
-
甲午新春初十日與諸友重遊嘉多理農場/張隆溪(二月九日)
-
再遊龍脊/張隆溪(二月二十三日)
-
重遊南丫島/張隆溪(三月九日)
-
遊城門河道/張隆溪(三月三十日)
-
元荃古道/張宏生(四月二十七日)
-
元荃古道行/張隆溪(四月二十七日)
-
安仁古鎮/張隆溪(八月六日)
-
題魏明倫文學館/張隆溪(八月六日)
-
遊英倫二首/張宏生(十月六日)
-
重遊大埔滘/張隆溪(十月七日)
-
荃錦坳/張宏生(十月十三日)
-
龍脊至大浪灣行/張隆溪(十一月十日)
-
長洲遊/張隆溪(十一月十七日)
-
歸訪蓬溪張氏故里感懷二首/張隆溪(十一月二十日)
-
踏莎行.長洲/張宏生(十一月二十六日)
-
臨江仙.大灘灣/張宏生(十一月三十日)
-
-
【二〇一五年】
-
龍脊至大浪灣/張隆溪(元月五日)
-
金山道行/張隆溪(元月十一日)
-
謁金門.遊城門水塘/張宏生(元月十二日)
-
元荃古道行/張隆溪(元月十九日)
-
望海潮.巴厘島山澗漂流/張宏生(元月十九日)
-
東涌大澳行山/張宏生(元月二十五日)
-
東涌至大澳/張隆溪(元月二十五日)
-
遊紫羅籣徑/張隆溪(二月一日)
-
紫羅蘭徑/張宏生(二月一日)
-
梅窩至貝澳/張隆溪(二月八日)
-
貝澳/張宏生(二月八日)
-
釣魚翁即景二首/張隆溪(二月十五日)
-
踏青遊.釣魚翁/張宏生(二月十五日)
-
重遊婺源二首/張隆溪(二月二十日)
-
贈王蘊智教授謝篆書/張隆溪(二月二十二日)
-
柏架山道行/張隆溪(三月二日)
-
大潭道行山/張宏生(三月二日)
-
又行紫羅蘭徑/張隆溪(三月八日)
-
淡黃柳.紫羅蘭山徑/張宏生(三月八日)
-
遊嘉道理山/張隆溪(三月十五日)
-
嘉道理農場賞花/張宏生(三月十五日)
-
沁園春/張宏生(三月十五日)
-
灣仔峽道/張隆溪(三月二十二日)
-
清平樂.貝璐道/張宏生(三月二十二日)
-
馬鞍山昂平行山/張宏生(三月二十九日)
-
行大欖林道/張隆溪(四月五日)
-
再遊紫羅蘭徑/張隆溪(四月十九日)
-
紫羅蘭徑漫筆/張宏生(四月十九日)
-
美國記遊/張宏生(六月二十日)
-
乙未春日,浙圖訪書,重來孤山,漫成三律/張宏生
-
流芳園四詠/張隆溪(十月二日)
-
紫羅蘭徑/張宏生(十月十一日)
-
大潭水塘/張宏生(十月十八日)
-
發梅子林向西貢/張宏生(十月二十五日)
-
西沙古道/張隆溪(十月二十五日)
-
遊城門水塘/張隆溪(十一月一日)
-
梅窩至貝澳/張隆溪(十一月八日)
-
梅窩至貝澳/張宏生(十一月十日)
-
詩二首/張宏生(十一月十五日)
-
感懷二首/張隆溪(十一月十六日)
-
西江月/張宏生(十一月二十二日)
-
踏莎行.大灘/張宏生(十一月二十九日)
-
海下灣/張隆溪(十一月二十九日)
-
遊石壁水塘/張隆溪(十二月六日)
-
由龍脊經大浪灣至石澳/張隆溪(十二月十三日)
-
-
【二〇一六年】
-
再遊拾塱村/張隆溪(三月六日)
-
霧中行馬鞍山/張隆溪(三月十三日)
-
踏莎行/張宏生(三月二十一日)
-
玉樓春.遊嘉道理農場/張宏生(三月二十七日)
-
晴日重遊嘉道理/張隆溪(三月二十七日)
-
遊石壁郊野徑/張隆溪(四月三日)
-
行紫羅蘭徑/張宏生(四月十七日)
-
-
【二〇一七年】
-
答諸友/張隆溪(九月十八日)
-
龍脊行山/張宏生(十月二十九日)
-
-
【二〇一八年】
-
春日山頂遊/張隆溪(二月四日)
-
立春日太平山行山/張宏生(二月五日)
-
石壁行山有感/張隆溪(二月二十六日)
-
戊戌正月元荃古道行山/張宏生(三月四日)
-
遊元荃古道遇雨有作/張隆溪(三月四日)
-
貝璐道/張宏生(三月十一日)
-
遊嘉道理農場/張宏生(三月十八日)
-
梅窩至貝澳遊/張隆溪(三月二十五日)
-
錢鍾書會議賦詩一首/張隆溪(十一月六日)
-
附胡曉明、汪榮祖詩/胡曉明(十月二十七日)
-
默丈仙逝二十年北大聚會感賦三絕/汪榮祖(十月三十日)
-
-
【二〇一九年】
-
遊慈山寺/張隆溪(三月五日)
-
霧中重遊山頂/張隆溪(三月二十四日)
-
己亥冬日遊姑蘇滄浪亭/張隆溪(十二月二十一日)
-
-
【二〇二〇年】
-
庚子感懷五首/張隆溪(四月十三日)
-
-
【二〇二二年】
-
開年山行/張隆溪(元月二日)
-
北潭涌西貢行/張隆溪(元月八日)
-
再游元荃古道/張隆溪(元月十五日)
-
石壁水塘至大澳行/張隆溪(元月二十二日)
-
大嶼山古炮臺/張隆溪(元月二十二日)
-
虎年大澳虎山行/張隆溪(二月二日)
-
英文《中國文學史》稿成,感賦一絕/張隆溪 (四月二十五日)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