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曠遠迷茫:詩的生與死 Life and Death of Poetry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886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是先有詩、還是先有人?」

詩有了人,且被人類紀錄,而有了時間和空間的定位,成為延續的生成模式;詩也在人類的世代裡扮演見證歷史的角色,以及開拓文學創作的前鋒隊伍。

人有了詩,詩將把人類的語言推展至精緻的質地,也把人類的想像組構成意象,讓意象豐富了現實世界的畫面。

關於詩的意義、內容與所歸之處,答案是什麼?蘇紹連將一切叩問,交給「詩」本身來證明,用詩探索了以下八項命題:

一、詩的發生,是先有詩,還是先有人?
二、獨立與依靠:詩離不開人,還是人離不開詩?
三、自然與人為:詩的存在環境?人的存在環境?
四、出詩的緣故:什麼樣的地方什麼樣的時代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詩?
五、分享與分眾:什麼樣的讀者讀什麼樣的詩?
六、封閉與開放:詩和作者和讀者,要活在同溫層?
七、時間與空間:詩能活在不同的世代和不同的圈子嗎?
八、詩的宿命:詩,沒人讀,要怎麼活下去?

整部詩集的作品告訴我們,寫詩是辛苦的、是孤寂的、是憂鬱的,要在詩創作上堅持過一生,活著並不容易。因為詩人在創作時,必須考量政治因素、現實因素和人性因素等等緣由,有時得對抗,有時得逃避,但仍須堅持詩人自我的醒覺,只是那種龐大的背景情境壓力,始終與詩人如影隨行,從生到死,唯有以詩見證。
  • 序詩
    • 很容易就是詩人
  • 生之卷
    • 暗夜裡的詩人
    • 詩人的聲音
    • 詩致光明使者
    • 詩人怎麼拍攝一片黃葉子
    • 詩是青春
    • 當詩是一隻錯誤獸
    • 撐傘的詩人
    • 騎單車的詩人
    • 一座山像一座海的詩
    • 詩人怎麼做出音樂
    • 詩人在遙遠的唐朝
    • 詩人緩慢的形體
    • 擦拭銀器的詩人
    • 和詩人一起圍食的過客
    • 詩的邊線
    • 形容詞之災
    • 詩在空白裡面
    • 詩的透明化
    • 在低層的詩人
    • 詩人寫破碎的詩
    • 詩人的椅子
    • 詩人之樹
    • 詩人的教育不能等
    • 孤臣人像畫
    • 問象徵
    • 雨中的詩市集
    • 詩人在天空行走
    • 不要在詩裡轉大人
    • 我深愛我的詩社
  • 死之卷
    • 詩人一生到此
    • 悲哀的文明
    • 衰弱的宅詩人
    • 詩人在荒僻之地
    • 詩人有一張憔悴的狗臉
    • 政治馬戲團
    • 臨池悼詩
    • 詩人焚稿
    • 詩人在暮色中燒
    • 火化的作者
    • 詩最後是一把野火
    • 未完成的作品
    • 如果詩人成為標本
    • 唸完最後一首詩
    • 詩人完成死
    • 疲憊的詩人公車
    • 詩人的年關
    • 詩人常蹲著想國家
    • 詩人們在這裡坐著
    • 詩人與詩集之間的關係
    • 漂流的詩人家鄉
    • 向詩人們致敬
    • 老詩人坐化
    • 送別詩人
    • 在公路旅館唸詩
    • 曠遠迷茫
    • 詩歌節將我刪名
    • 詩人的城愁和鄉愁
  • 代後記
    • 談詩的生與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