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道德經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71834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從修身、齊家、治學,到經商、為人處事
任何人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所需的解方

81則智慧小語x五大解析單元x近200張全彩精美圖片
顛沛流離中的一盞明燈,開闊心靈的最佳處方箋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 >幽默大師 林語堂
經典時代裡,一份最重要的哲學遺產 >白話文學大家 胡適
不讀道德經,就不知文化,不懂人生真諦 >現代文學開山祖師 魯迅
道德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明太祖 朱元璋
言至道,無如道德經 >唐宋八大家 蘇轍

最有系統的道德經解讀專書,原文/註釋/譯文/賞析一次滿足
收錄近300張全彩精美圖片,閱讀經典不再枯燥乏味
從哲學、軍事、政治、文學到宗教,帶你多角度解析經典

✦本書內容✦
《道德經》,又被稱為《老子》,是戰國時期論述處世哲學的巨作,其內容被多次增 減、無數註解後,成為今日我們所熟知的《道德經》。全書分為上篇《道經》37章,下篇《德經》44章,總共81章,共計五千多字,所以又被稱為《老子五千文》、《五千言》。上篇《道經》講述身心精進,體悟道之所傳;下篇《德經》則講述修習自身心意。
市面上大多數的《道德經》皆以宗教角度切入,闡述道教相關的思想概念;其餘少部分則為超譯作品,闡述作者自身對於《道德經》的理解。其實,《道德經》不僅是解析道教文化的書籍,更是中國哲學的經典代表作,其中有許多成語佳句,至今仍然膾炙人口。例如,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小國寡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道可道,非常道。
本書從解讀經典的角度,完整收錄《道德經》原文,並詳細註釋生僻難字、人物背景;再加上白話賞析,並精選原文中廣為流傳的成語錦句,讓讀者深入瞭解該章節的哲學思想;最後,搭配近200張全彩精美圖片,讓讀者宛如穿越至千年前的老子面前,聆聽老子的智慧之語。

✦本書特色✦
全彩圖片
收錄近200張精美全彩圖片,以文字搭配圖片,宛若身歷其境,如臨現場。
表格解析
40餘張精美表格圖解,幫助讀者快速整理文章內容,馬上掌握《道德經》重要內涵。
五大單元
原文/註釋/譯文/賞析/成語,一次滿足,輕鬆讀懂《道德經》。
解剖經典
從哲學、軍事、政治、文學、宗教,多角度領略《道德經》,帶你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老子。

✦關於原著✦
道家學派開教宗師 老子/原著
李聃,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為「老子」。生於東周末某諸侯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師從殷商末臣商容,於東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後隱居於邢台廣陽山。
老子的學説後被莊周、楊朱等人發展,後人奉其為道家學派之宗師。漢代《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為道家思想人物。
  • 作者序
  • 《道德經》的泉源——《易經》
  • 莊周夢蝶圖絹本
  • 閱讀導航
  • 上篇道經
    • 第一章 天地之始
    • 第二章 美之為美
    • 第三章 聖人之治
    • 第四章 象帝之先
    • 第五章 天地不仁
    • 第六章 玄牝之門
    • 第七章 天長地久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九章 功遂身退
    • 第十章 長而不宰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
    • 第十二章 聖人為腹
    •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 第十四章 無狀之狀
    • 第十五章 善為士者
    • 第十六章 沒身不殆
    •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 第十八章 大忠大義
    •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
    • 第二十章 而貴食母
    • 第二十一章 唯道是從
    • 第二十二章 聖人抱一
    • 第二十三章 道亦樂得
    • 第二十四章 自是不彰
    •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 第二十六章 靜為躁君
    •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
    • 第二十八章 復歸於樸
    • 第二十九章 為者敗之
    •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
    • 第三十一章 有道不處
    •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 第三十四章 其不為大
    • 第三十五章 用之不既
    • 第三十六章 欲歙固張
    •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
  • 下篇德經
    •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 第三十九章 一為始祖
    • 第四十章 無中生有
    • 第四十一章 善貸且成
    • 第四十二章 以為教父
    •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 第四十八章 為道日損
    • 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
    •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 第五十一章 是謂玄德
    •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 第五十三章 盜夸非道
    • 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 第五十八章 福禍倚伏
    • 第五十九章 長生久視
    • 第六十章 德交歸焉
    • 第六十一章 皆得其欲
    • 第六十二章 萬物之奧
    •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 第六十四章 無為無敗
    • 第六十五章 善為道者
    • 第六十六章 莫能與爭
    •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寶
    •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 第六十九章 哀者勝矣
    • 第七十章 被褐懷玉
    • 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
    • 第七十二章 自愛不貴
    • 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
    •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 第七十五章 無以生為
    • 第七十六章 強大處下
    • 第七十七章 不欲見賢
    • 第七十八章 柔之勝剛
    • 第七十九章 天道無親
    •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辯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