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讓思考變得可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7069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思考,不再只是湊巧出現
  而是可以指出來、注意到,並不斷擴散出去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思考的能力」,全球所有國家的教育部恐怕都會同意這一點。世上所有老師也都希望課堂不再只是自己的獨角戲,不用再挖空心思,只為吸引學生注意。但如何做到,卻仍是教室中的頭號難題。

  首先,思考是什麼?這個問題恐怕就會難倒絕大多數人。我們一味的要求學生思考,卻從未退一步想,自己具體上是想要學生做什麼心智活動。如果我們想讓思考在課堂中顯現出來,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先看到思考有哪些形式、面向,以及過程。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是世界頂尖的教育研究中心,旗下「零點計畫」(Project Zero)一項歷時五年的「智慧創新」研究,正是本書的前身。這個研究致力於找出哪些思考類型是我們在建立理解時最不可少的,最後得出六大思考類型,再根據這些思考類型,發展出21種思考歷程,也就是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學活動,讓老師可以融入日常課堂,看見學生的思考與不思考。這項計畫與美國、歐洲、澳洲上千位學校老師合作,成果放上網路後獲得驚人迴響,不斷有老師反饋自己的使用心得, 而本書,正融入了以上的理論研究、實行過程、使用反饋。為了協助老師克服實際教學無可避免會面臨的挑戰及抵抗心理,除了大量應用的實例,甚至一一列出老師在實行時的成功訣竅,以及對失敗的檢討。

  不過,若希望某個歷程能真正發揮效用,推動學生成為懂得思考及學習的人,「試一次好了」「試試看再說」的心態是不夠的。要建立教室中的思考文化、培養學生的思考傾向,老師要先成為學習者。運動員、藝術家的學習,都是先從模仿開始,教室中的學生也是,他們會模仿老師的學習,也模仿老師的不怕犯錯。先示範何謂學習,再透過用字譴詞卸下學生只敢、只想說出「正確答案」的戒心(光是以「是什麼讓你這麼說」來取代「你為什麼讓這麼說」就有可觀的效果)。還有極其重要的一點:使用適當的教材。不適當的教材,會讓學生心生「老師到底想問什麼」的沮喪或不耐。而以上一切,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實際建議。

  本書的重點在於幫助老師做回最擅長的事:教學。老師不是策展人、不是活動規劃師,不應該耗費時間設計各種討好學生的遊戲,只為了讓學生不無聊。培養出真正懂得思考與學習的下一代絕非一蹴可幾,但也不是遙不可及,只是需要拿到對的工具。

  《讓思考變得可見》一書在全球教育界頗具影響力,而本書的價值在「獨立思考」越趨重要的未來會更加彰顯。

  本書融合理論、使用指引、實行範例及影片,而這一切讓這本書不只對教師有意義,創意工作者、團隊領導人,及任何需要在工作中思考的人,也都可以獲益無窮。
  • 影片內容
  • 他序
  • 作者序
  • 謝辭
  • 作者介紹
  • Part I 第一部 關於思考
    • 第一章 拆解思考
      • 超越布魯姆
      • 超越記憶、作業與活動
      • 理解的思考地圖
      • 其他思考類型
      • 揭開學生對思考的思考
    • 第二章 將思考置於教育界中心
      • 讓思考顯現如何既協助學習也協助教學?
      • 如何把不可見的東西變得可見?
  • Part II 第二部 用思考歷程讓思考變得可見
    • 第三章 思考歷程介紹
      • 檢視思考歷程的三種方式
      • 如何組織思考歷程?
    • 第四章 介紹及探索想法的歷程
      • 看—思考—懷疑
      • 放大
      • 想想—疑惑—探索
      • 粉筆談話
      • 3–2–1 橋接
      • 羅盤方位點
      • 解釋遊戲
    • 第五章 統整想法的歷程
      • 標題
      • CSI:顏色、符號、圖像
      • 列舉—分類—聯結—闡述:概念地圖
      • 聯結—延伸—挑戰
      • 4C 歷程
      • 微型實驗室架構
      • 以前我認為……,現在我認為……
    • 第六章 深究想法的歷程
      • 是什麼原因讓你這麼說?
      • 觀點圈
      • 進入角色
      • 紅燈、黃燈
      • 主張—證實—質疑
      • 拔河
      • 句—詞—字
  • Part III 第三部 把可見式思考的力量帶到生活中
    • 第七章 創造重視思考、顯露思考、積極推動思考的環境
      • 案例研究:提供反思的空間(薇克的案例)
      • 案例研究:騰出自學的時間(蘭德芙特的案例)
      • 案例研究:建立完整的討論
      • 形塑思考文化的要素
    • 第八章 實務筆記
      • 讓思考變得可見在數學課及生活中所遇到的挑戰(邱奇的案例)
      • 教材+歷程+學生=思考文化(布璐姆的案例)
      • 案例對歷程使用的啟示
      • 使用思考歷程會經歷的階段
      • 常見的瑕疵與困難
      • 結論
  • 參考文獻
  • 譯名對照
  • 影片使用方式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