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以建築師的視角
解構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的關係
反思香港保育的得與失
城市的肌理可以反映歷史,歷史建築能體現城市的文化脈絡。市區重建、歷史建築活化的同時,歷史文化能否得以傳承?
作者以建築師的視角、建築文物保護師的實踐經驗,以時間為經,歷史建築保育事件為緯,梳理及全面剖析香港歷史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之間的關係,深入探討及反思保育手法的得與失。
本書透過不同的案例,以專業、中肯的專業知識審視和解構香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建築保育發展,除了能讓讀者掌握香港保育概念興起的原因外,更道出建築保育已經不是單一的專業技術課題,而是滲入了政治、民生等多元的綜合課題。
解構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的關係
反思香港保育的得與失
城市的肌理可以反映歷史,歷史建築能體現城市的文化脈絡。市區重建、歷史建築活化的同時,歷史文化能否得以傳承?
作者以建築師的視角、建築文物保護師的實踐經驗,以時間為經,歷史建築保育事件為緯,梳理及全面剖析香港歷史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之間的關係,深入探討及反思保育手法的得與失。
本書透過不同的案例,以專業、中肯的專業知識審視和解構香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建築保育發展,除了能讓讀者掌握香港保育概念興起的原因外,更道出建築保育已經不是單一的專業技術課題,而是滲入了政治、民生等多元的綜合課題。
- 自序──走進香港歷史建築保育之路
- 導言
-
第一章 建築保育的醞釀階段
-
本土意識的初始
-
香港建築的草創時期
-
建築制度漸現雛型
-
各類風格建築相繼落成
-
戰後孕育的本土文化
-
-
第二章 殞沒於保育萌芽期的歷史建築
-
發展主導的七十年代 舊郵政總局/尖沙咀前九廣鐵路總站及鐘樓
-
難捨難留的八十年代 舊香港會所/ 舊淺水灣酒店/美利樓/舊三軍司令官邸
-
移東就西的九十年代 舊上環街市/半島酒店擴建/利舞臺重建/灣仔中華基督教循道會教堂/李節街重建
-
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保育動向 舊赤柱警署/舊香港仔警署/舊病理學院/虎豹別墅
-
落後於澳門的保育發展與商業考量
-
-
第三章 千禧巨變的躁動
-
建築保育教育與國際接軌 油麻地紅磚屋/高街舊精神病院
-
私人捐贈與平民化 雷生春/伯大尼修院/市區重建局的角色
-
公眾參與的首次成功 甘棠第/前英軍軍火庫
-
城市士紳化的市區重建計劃 灣仔和昌大押重建
-
社會價值及政治轉變 何福堂馬禮遜樓/牛池灣聖若瑟安老院
-
文物旅遊的失敗 前水警總部/中區警署建築群
-
二○○四年的文物建築保護政策檢討諮詢文件
-
大規模民眾參與 利東街重建/綠屋/中環街市
-
-
第四章 千禧巨變騰躍的五年
-
翻天覆地的保育發展 龍圃/藍屋/前中環天星碼頭/皇后碼頭
-
文物保育政策(二○○七)下 保育成效寸進 中區警署建築群最終方案/舊灣仔街市/油麻地戲院
-
私有產權與保育 Jasville/景賢里/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
-
市建局主動保育之唐樓群 太子道西/上海街
-
政府如何回應社會對保育歷史建築的期望 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二○○八)/保育中環/香港聖公會建築群轉移地積比
-
-
第五章 建築保育何去何從
-
保育新思維與新模式 永利街事件/中華電力公司舊總部大樓/保育中環建築群具體操作/何東花園
-
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二○一一) 虎豹別墅活化計劃
-
歷史建築保育政策檢討報告(二○一三)
-
私人業主自發保育歷史建築 山頂酒店/毓秀街十一號
-
- 第六章 總論
- 鳴謝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