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一次看懂四書:孔子教你做人與處世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5352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次看懂四書--孔子教你做人與處世》讓你 看清天命、人性、人心、人情,重新學做人搞懂格物致知,力行中庸之道,再一次練習處世之道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到底談什麼?  孔子的思想有多寶貴?為何被譽為至聖先師?
  史上第一本「易」解四書,劉君祖老師以易經為刃,將經典層層剝解,從四書的微言大義中,我們洞悉人性,了解天命,並藉此學習做人處世之道。
劉君祖老師的四書新解
  ◎學字的甲骨文是小孩雙手捧玩易卦六爻。爻字交叉相疊,又是上古結繩記事的意思。小孩玩爻為學,一旦啟蒙後打開智慧,有所發現,就是「覺」。
  ◎學而時習之,是指學之後能夠日日勤練,時習的「時」是關鍵,時代不斷演變,既往的經驗可提供參考,不宜直接套用。若將時習說成:時時去溫習,精義全失。
  ◎四十不惑,是指不被欲望迷惑,貪欲減少,再經過十年的勤修,終能了悟天命,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並未主張人人性善,他說:「性相近,習相遠」後天的學習也可能沾染壞習氣,而沉淪墮落,知識分子在品德上未必會好過愚夫愚婦。
  四書思想博大精深,其根柢在於五經,五經須通,才能真正瞭解四書所言為何;五經有其嚴密的理論體系,四書則因機觸發,講的往往是千錘百鍊後的結論。
  劉君祖老師以易學為骨幹,將四書五經貫穿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並旁通佛、道思想,為欲瞭解四書的現代人提供一個直通儒家心鑰的不二法門。
  • 專文推薦—看懂四書,無憂無懼
  • 自序—朋友講習
  • 第一篇:重新瞭解四書
    • 怎麼開頭?
      • 分享,讓學習更快樂
      • 說服別人,從心平氣和開始
    • 怎麼結束?
      • 天下,是大家的
      • 義利可以合一,無須對立
    • 如何舖陳?
      • 孔子領先進步的思想
      • 孟子堅持使命卻抱憾以終
  • 第二篇:四書教你做人
    • 什麼是天命?
      • 知命,懂得敬畏天命
      • 計天下之利,肯定天命和仁德
      • 固守常道,從容待時機到來
      • 立命,盡其在我
    • 什麼是人性?
      • 孔子:沒見過幾個善人
      • 行善不論動機
      • 相由心轉,貌依心生
      • 孟子:人人都有善性
    • 什麼是人心?
      • 人人都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
      • 成佛成魔,一念之間
      • 得天下,先得民心
      • 寡欲才能養心
    • 什麼是慎獨?
      • 尊重個體,與群體和諧相處
      • 無所不用其極
    • 什麼是人情?
      • 只攻自己的錯,不攻他人的錯
      • 四大情卦,道盡眾生人情之苦
      • 必須遏止惡,而不是隱藏惡
    • 什麼是格物致知?
      • 良知良能與生俱來,並非後天學習
      • 體察萬物建立知識,提煉智慧,濟助天下
      • 世上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
      • 親民之後再新民
      • 明德與生俱來,時時勤修反省
      • 天下為公,就是至善
      • 止欲之後,定靜安慮得
    • 什麼是絜矩之道?
      • 忠恕,推己及人
      • 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別人
      • 君臣之間是相對的倫理觀
      • 權衡事理,因變制宜
    • 什麼是時中之道?
      • 似是而非、違反中道的小人行為
      • 中庸之道,既平常又難行
      • 真正的強者能與人合,卻不為流俗所移
      • 信守中道,隨機應變
      • 隨遇而安
      • 群龍無首,天下才能大治
      • 百家爭鳴,交相攻擊
      • 至聖海納各家思想
  • 第三篇:四書教你處世
    • 涵養品格
      • 謙讓不驕
      • 犯錯後毫不掩飾,只力求改過
      •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 人際對待
      • 有德行者,會吸引賢人主動前來請教
      • 集思廣益,才能成大事
      • 人生小過難免,只求無大過
      • 有容人的器量,必有利於大眾
    • 識人用人
      • 正直,要兼顧人情
      • 所做所為及動機、手段,讓人無所遁形
      • 看人的第一步,察言觀色
      • 通過苦難磨練,才能成大器
      • 君子依天理,小人求私欲
      • 大人養心,小人縱欲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