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全球暢銷逾四十年,史丹佛等上百院校指定通識教材★
經濟學:思考商業底層邏輯的最強工具!
職涯進化、商場求勝、投資獲利、不犯錯上當必備
★名師親授,幫你換個經濟學腦袋:
學經濟學家看清問題,想對方法、找最佳答案
身處商業社會,你必須看清錢哪裡來、交易怎麼達成、企業如何運作;搞懂財經新聞怎麼讀、經濟政策怎樣分析;經濟學就是搞懂商業底層邏輯的唯一利器。
《經濟學,最強思考工具》正是教你學會、活用經濟學,再也不怕經濟學的救星。與主流經濟學教材不同,本書從教你思考入手,避開繁複的公式,透過深入淺出和饒有趣味的圖文,將日常生活中紛亂繁雜、看似毫無關聯的社會現象,和一套完整的經濟學思維架構結合,展示出「經濟學想像力」。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所說:「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考方式」,本書引導讀者學會經濟學推理方式,從而能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本書是為非經濟學專業學生撰寫的一部「一學期經濟學」教材,不僅在英語世界普遍獲得認同,同時被翻譯成簡體中文、日文、俄文、保加利亞文、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堪稱經濟學教育領域一部標竿著作。使用院校包括:史丹佛大學、西雅圖大學、密西根大學、紐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北加大、西安大略大學等數百所院校。
經濟學入門16堂課,讓我們思考、抉擇、行動,有了參考依據:
★要選A機會或B機會,你要考量什麼?
【機會成本】→某項行為的成本是人們賦予「次優機會」的價值,你選擇A,付出的代價就是次優機會B。
★要生產甲商品或乙商品,該如何抉擇?
【比較利益】→人們從事自認為有「比較利益」的活動。某些產品和服務親自生產的成本太高,就不自己做,而藉由交換獲取。
★為什麼颱風天菜價上漲,還是有人要買?
【需求價格彈性】→有些消費者對新鮮蔬菜特別偏好、需求高,無法以其他食材替代,因此需求彈性小。
★新聞裡「商品過剩大清倉」,是什麼意思?
【供給與需求】→買方和賣方的計畫不協調,供給量大於需求量時,就會發生過剩,市場價格會傾向於下降。
★怎麼知道國家經濟是「強勁」還是「疲弱」?
【GDP】→衡量一國的整體績效的工具,亦即該國在一年內所生產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總價值,可以説明經濟總體運作的好壞。
想看懂商業底層邏輯,從升級經濟學腦袋開始。《經濟學,最強思考工具》帶你入門,逐步洞悉商業世界的真實運作,走對職場求勝、商場獲利、財富自由之路。
─本書特色─
1. 經濟學:不能不懂的商業底層邏輯/不能漏接的熱門話題
經濟學攸關生計,是商業社會首要大事、上班族的基本功、理財族的投資方針、人際交往主要談資、國高考必考科目,可說是每個人都得學的基礎知識。名師指點入門,不可錯過。
2. 經濟學很難懂?名師帶你無門檻學習,非經濟相關領域者也看得懂
經濟至關重要,進入門檻卻高。本書包羅了基礎、必學的經濟學概念與知識,行文多為敘述及譬喻、省卻公式及數學計算,是一本親切好讀的入門書。
3. 架構完整,適合教學、讀書會、自學使用
全書包含基礎概念與知識,幫助想掌握整體視野、鍛鍊思考力的入門者進入經濟學的世界。講解深入、舉例豐富且附有練習題。為全球多所大學通識教材,亦適合讀書會、自學、應考之用。
─專業推薦─
道格拉斯.諾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推薦
楊少強(商業周刊副總主筆)推薦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審定.導讀
「……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考方式。對這種思考方式的理解曾經是(今後也將一直是)經濟學對社會科學的革命性貢獻,有助於我們增進對周遭世界的理解。」──道格拉斯.諾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本書會從此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待大千世界。」──楊少強(商業周刊副總主筆)
「………這是一本教科書,但怎麼看都可以看出它不是普通的教科書,這是一本很想把學生教會的老師所寫的書,教會什麼?用經濟學家的想法思考。」──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經濟學:思考商業底層邏輯的最強工具!
職涯進化、商場求勝、投資獲利、不犯錯上當必備
★名師親授,幫你換個經濟學腦袋:
學經濟學家看清問題,想對方法、找最佳答案
身處商業社會,你必須看清錢哪裡來、交易怎麼達成、企業如何運作;搞懂財經新聞怎麼讀、經濟政策怎樣分析;經濟學就是搞懂商業底層邏輯的唯一利器。
《經濟學,最強思考工具》正是教你學會、活用經濟學,再也不怕經濟學的救星。與主流經濟學教材不同,本書從教你思考入手,避開繁複的公式,透過深入淺出和饒有趣味的圖文,將日常生活中紛亂繁雜、看似毫無關聯的社會現象,和一套完整的經濟學思維架構結合,展示出「經濟學想像力」。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所說:「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考方式」,本書引導讀者學會經濟學推理方式,從而能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本書是為非經濟學專業學生撰寫的一部「一學期經濟學」教材,不僅在英語世界普遍獲得認同,同時被翻譯成簡體中文、日文、俄文、保加利亞文、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堪稱經濟學教育領域一部標竿著作。使用院校包括:史丹佛大學、西雅圖大學、密西根大學、紐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北加大、西安大略大學等數百所院校。
經濟學入門16堂課,讓我們思考、抉擇、行動,有了參考依據:
★要選A機會或B機會,你要考量什麼?
【機會成本】→某項行為的成本是人們賦予「次優機會」的價值,你選擇A,付出的代價就是次優機會B。
★要生產甲商品或乙商品,該如何抉擇?
【比較利益】→人們從事自認為有「比較利益」的活動。某些產品和服務親自生產的成本太高,就不自己做,而藉由交換獲取。
★為什麼颱風天菜價上漲,還是有人要買?
【需求價格彈性】→有些消費者對新鮮蔬菜特別偏好、需求高,無法以其他食材替代,因此需求彈性小。
★新聞裡「商品過剩大清倉」,是什麼意思?
【供給與需求】→買方和賣方的計畫不協調,供給量大於需求量時,就會發生過剩,市場價格會傾向於下降。
★怎麼知道國家經濟是「強勁」還是「疲弱」?
【GDP】→衡量一國的整體績效的工具,亦即該國在一年內所生產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總價值,可以説明經濟總體運作的好壞。
想看懂商業底層邏輯,從升級經濟學腦袋開始。《經濟學,最強思考工具》帶你入門,逐步洞悉商業世界的真實運作,走對職場求勝、商場獲利、財富自由之路。
─本書特色─
1. 經濟學:不能不懂的商業底層邏輯/不能漏接的熱門話題
經濟學攸關生計,是商業社會首要大事、上班族的基本功、理財族的投資方針、人際交往主要談資、國高考必考科目,可說是每個人都得學的基礎知識。名師指點入門,不可錯過。
2. 經濟學很難懂?名師帶你無門檻學習,非經濟相關領域者也看得懂
經濟至關重要,進入門檻卻高。本書包羅了基礎、必學的經濟學概念與知識,行文多為敘述及譬喻、省卻公式及數學計算,是一本親切好讀的入門書。
3. 架構完整,適合教學、讀書會、自學使用
全書包含基礎概念與知識,幫助想掌握整體視野、鍛鍊思考力的入門者進入經濟學的世界。講解深入、舉例豐富且附有練習題。為全球多所大學通識教材,亦適合讀書會、自學、應考之用。
─專業推薦─
道格拉斯.諾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推薦
楊少強(商業周刊副總主筆)推薦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審定.導讀
「……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考方式。對這種思考方式的理解曾經是(今後也將一直是)經濟學對社會科學的革命性貢獻,有助於我們增進對周遭世界的理解。」──道格拉斯.諾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本書會從此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待大千世界。」──楊少強(商業周刊副總主筆)
「………這是一本教科書,但怎麼看都可以看出它不是普通的教科書,這是一本很想把學生教會的老師所寫的書,教會什麼?用經濟學家的想法思考。」──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序|經濟學教材的革命 道格拉斯.諾斯
- 推薦序|以經濟學之眼看大千世界 楊少強
- 導讀|教會你用經濟學家的想法思考 劉瑞華
- 前言
-
第1章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
1.1|認識秩序
-
1.2|社會協調的重要性
-
1.3|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
1.4|智力工具:經濟學家的技能
-
1.5|藉由協調進行合作
-
1.6|交通號誌
-
1.7|遊戲規則
-
1.8|產權作為遊戲規則
-
1.9|經濟學理論的偏頗:缺點還是優點
-
1.10|偏頗還是結論
-
1.11|沒有理論就是糟糕的理論
-
● 本章回顧
-
-
第2章 效率、交換與比較利益
-
2.1|好貨和劣品
-
2.2|對物質財富的誤解
-
2.3|貿易創造財富
-
2.4|值不值得?效率與價值
-
2.5|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
2.6|從專業化和交換中獲利
-
2.7|為什麼要專業化
-
2.8|從人際貿易到國際貿易,再到人際貿易
-
2.9|交易成本
-
2.10|降低交易成本的激勵:中間人
-
2.11|中間人創造資訊
-
2.12|市場作為發現過程
-
2.13|一窺全貌:對於經濟成長的初次思考
-
2.14|尋求一個解釋
-
2.15|鼓勵專業化和交換的規則的演進
-
● 本章回顧
-
-
第3章 無處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
3.1|關於所謂的「需要」
-
3.2|邊際價值
-
3.3|分岔路口:日常選擇就是邊際選擇
-
3.4|需求曲線
-
3.5|需求法則
-
3.6|需求和需求量
-
3.7|需求自身也會變
-
3.8|任何事物都依賴於其他事物
-
3.9|通貨膨脹導致的錯覺
-
3.10|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
3.11|需求的價格彈性
-
3.12|對彈性的思考
-
3.13|彈性與總收入
-
3.14|對垂直需求的誤解
-
3.15|需求應當扮演何種角色
-
3.16|只有錢重要嗎?貨幣成本、其他成本和經濟計算
-
● 本章回顧
-
-
第4章 成本和選擇:供給的概念
-
4.1|對機會成本的複習
-
4.2|成本和行為,與事物無關
-
4.3|我現在該做什麼?「沉沒成本」的無關性
-
4.4|生產者的成本作為機會成本
-
4.5|邊際機會成本
-
4.6|成本和供給
-
4.7|供給曲線
-
4.8|供給自身也會變
-
4.9|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
4.10|志願役制度的成本
-
4.11|供給的價格彈性
-
4.12|用成本論證正當性
-
● 本章回顧
-
-
第5章 供給與需求:協調的過程
-
5.1|市場是計畫協調的過程
-
5.2|基本過程
-
5.3|競爭、合作與市場結清
-
5.4|改變市場條件
-
5.5|理解自由市場價格
-
5.6|中央計畫和知識問題
-
5.7|產權和制度
-
5.8|延伸閱讀:貨幣和利息的協調作用
-
● 本章回顧
-
-
第6章 無意的後果:供需規律的更多應用
-
6.1|自然災害時供需的迷思
-
6.2|天災發生時供需的協調
-
6.3|限價的衝動
-
6.4|價格固定時的競爭
-
6.5|恰當的與不恰當的訊號
-
6.6|想在城裡找公寓?看訃聞吧
-
6.7|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誘因
-
6.8|脫脂牛奶、全脂牛奶和「牛奶黑幫」
-
6.9|價格下限與產量過剩
-
6.10|供給、需求和最低工資
-
6.11|奴隸貿易再次全球化
-
6.12|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該怪誰
-
6.13|成本決定價格嗎?
-
6.14|「退學者」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CD唱片
-
6.15|「山裡有黃金!」 那又怎麼樣
-
6.16|甚至連屠夫都沒這個膽子
-
6.17|為什麼醫院裡換個便盆都這麼貴
-
6.18|延伸閱讀:正確地表示經濟問題
-
● 本章回顧
-
-
第7章 利潤與虧損
-
7.1|工資、租金和利息:合約事先確定的所得
-
7.2|利潤:可正可負的所得
-
7.3|計算利潤:哪些東西應該計入成本
-
7.4|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比較
-
7.5|不確定性:利潤的必要條件
-
7.6|企業家
-
7.7|作為剩餘擁有者的企業家
-
7.8|非營利機構
-
7.9|企業家精神與市場過程
-
7.10|只碰運氣?
-
7.11|利潤與虧損作為協調的訊號:貨幣計量的作用
-
7.12|小心專家
-
7.13|延伸閱讀:期貨市場上的獲利
-
● 本章回顧
-
-
第8章 詢價
-
8.1|定價的流行理論
-
8.2|艾德‧賽克登場
-
8.3|淨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則
-
8.4|邊際收益的概念
-
8.5|為什麼邊際收益會低於價格?
-
8.6|讓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
8.7|那些空位呢?
-
8.8|差別定價者的困境
-
8.9|學校作為詢價者
-
8.10|差別定價的策略
-
8.11|艾德.賽克找到了辦法
-
8.12|不滿情緒與「合理化」辯解
-
8.13|午餐價和晚餐價
-
8.14|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
● 本章回顧
-
-
第9章 競爭與政府政策
-
9.1|競爭作為一個過程
-
9.2|競爭的壓力
-
9.3|控制競爭
-
9.4|對競爭的限制
-
9.5|對於核心資源的競爭:100萬美元的計程車執照
-
9.6|競爭和財產權
-
9.7|政府政策的矛盾性
-
9.8|低於成本銷售
-
9.9|什麼是適當的成本
-
9.10|「掠奪者」和競爭
-
9.11|價格管制
-
9.12|「反托拉斯」政策
-
9.13|解釋和應用
-
9.14|垂直購併限制:競爭或反競爭
-
9.15|不同的觀點
-
9.16|關於競爭政策的評估
-
● 本章回顧
-
-
第10章 外部性與衝突的權利
-
10.1|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
10.2|無法十全十美
-
10.3|協商
-
10.4|藉由裁定減少外部性
-
10.5|抱怨的屋主
-
10.6|先例的重要性
-
10.7|劇烈變化帶來的問題
-
10.8|透過立法減少外部性
-
10.9|把成本降到最低
-
10.10|另一種辦法:徵收排放稅
-
10.11|污染許可證
-
10.12|效率和公平
-
10.13|泡泡法
-
10.14|權利和污染帶來的社會問題
-
10.15|交通壅塞是一種外部性
-
● 本章回顧
-
-
第11章 市場與政府
-
11.1|私人還是公共
-
11.2|競爭和個人主義
-
11.3|經濟理論和政府行為
-
11.4|採取強制的權利
-
11.5|政府是必要的嗎
-
11.6|排除不付錢的人
-
11.7|搭便車問題
-
11.8|正外部性和搭便車
-
11.9|法律和秩序
-
11.10|國防
-
11.11|道路和學校
-
11.12|所得重分配
-
11.13|自願交易的管制
-
11.14|政府和公共利益
-
11.15|資訊和民主政府
-
11.16|民選官員的利益
-
11.17|集中效益,分散成本
-
11.18|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
11.19|人們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
11.20|囚徒困境
-
11.21|政治制度的局限
-
● 本章回顧
-
-
第12章 所得分配
-
12.1|供給者和需求者
-
12.2|資本和人力資源
-
12.3|人力資本與投資
-
12.4|產權與所得
-
12.5|實際權利、法律權利及道德權利
-
12.6|預期與投資
-
12.7|人還是機器
-
12.8|對生產性服務的衍生需求
-
12.9|誰與誰競爭
-
12.10|工會和競爭
-
12.11|貧困和不平等
-
12.12|為何不平等越演越烈
-
12.13|所得重分配
-
12.14|改變規則與社會合作
-
● 本章回顧
-
-
第13章 衡量經濟體系的整體績效
-
13.1|國內生產毛額
-
13.2|GDP還是GNP
-
13.3|GDP作為國內經濟創造的總所得
-
13.4|GDP衡量的並非經濟體系中的所有購買支出
-
13.5|GDP作為總附加價值
-
13.6|附加價值是否總是正的
-
13.7|零星問題:未出售的存貨和二手貨
-
13.8|總量波動
-
13.9|失業和未就業
-
13.10|就業、未就業和失業
-
13.11|勞動力市場中的決策
-
13.12|失業和經濟衰退
-
13.13|通貨膨脹
-
13.14|1960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
-
13.15|什麼導致總量波動
-
13.16|延伸閱讀:國民所得統計的局限
-
● 本章回顧
-
-
第14章 貨幣
-
14.1|貨幣的演化
-
14.2|法定貨幣的故事
-
14.3|當今貨幣的性質
-
14.4|市面上有多少貨幣
-
14.5|信用和信任
-
14.6|受管制的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
-
14.7|存款擴張與貨幣創造
-
14.8|美國聯準會作為監督者和規則實施者
-
14.9|聯準會的工具
-
14.10|貼現率
-
14.11|公開市場操作
-
14.12|貨幣均衡
-
14.13|但是是誰真正做主呢
-
14.14|延伸閱讀:那麼黃金呢
-
● 本章回顧
-
-
第15章 經濟績效和真實世界中的政治
-
15.1|經濟大蕭條
-
15.2|經濟衰退期間究竟會發生什麼
-
15.3|一連串錯誤
-
15.4|貸款與協調:自由市場的儲蓄和投資
-
15.5|貸款與失調:不可持續的繁榮
-
15.6|蕭條即修正
-
15.7|貨幣政策何時有效
-
15.8|財政政策
-
15.9|掌握好時機的必要性
-
15.10|聯邦預算作為一種政策工具
-
15.11|任期和政治
-
15.12|無限度的赤字
-
15.13|為什麼不是各級政府都如此
-
15.14|自由裁量和規則
-
15.15|誰掌權
-
15.16|2008年金融危機
-
● 本章回顧
-
-
第16章 國家的財富:全球化與經濟成長
-
16.1|誰富,誰窮
-
16.2|歷史記錄
-
16.3|經濟成長的源泉
-
16.4|外國投資
-
16.5|人力資本
-
16.6|石油來自我們的頭腦
-
16.7|經濟自由指數
-
16.8|私有產權的發展力
-
16.9|綜觀亞洲
-
16.10|亞洲之外
-
16.11|跨國GDP比較的難處
-
16.12|全球化及其不滿
-
16.13|公眾意見的力量
-
16.14|特殊利益的力量
-
16.15|外包的爭論:脫口秀還是分析
-
● 本章回顧
-
- 後記|經濟學家知道什麼
- 問題與討論
- 重要詞彙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