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瓦器裡的寶貝:透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薩提爾家族治療,以及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專業詮釋,引導內在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照顧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1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94945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就算宛如瓦器般平凡不過的人,也能自我探索生命中的寶貝達到生命成長。

「瓦器裡的寶貝」出自《聖經》中〈哥林多後書〉四章七至十一節,「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人最大的難處是自我限制而不自知,因著自我貶低使自己陷入四面受敵的框架中。人強勢的態度,自憐的乞討都為了保護易碎的瓦器,在過度保護瓦器時卻忽略瓦器裡有寶貝。

脫下舊人、穿上新人、活出新樣式是生命成長的三步驟。在這個過程中,與自己、他人和信仰建立新的關係。

以艾瑞克森發展心理學八大階段發展,與危機回顧個人生命發展,每個階段都透過《聖經》觀點加以詮釋,有新觀點和因應方法邁向下個階段發展。

透過薩提爾家族治療冰山隱喻,詮釋亞伯拉罕三代重要人物之個人冰山,以及分析亞伯拉罕三代家庭的世代傳遞。讓讀者明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幾千年前的家庭互動關係對家庭成員的影響,無形中也影響了下一代,代代影響直到今日的家庭不外乎如此。

藉由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分析新約聖經的稅吏長撒該的生活風格,以及與耶穌相遇之後,由個人的自私自利轉向社會情懷的改變。

全書九大章節,作者運用簡單容易理解的文字分享自己教學、超過十六年協談經驗,深入淺出方式認識自己,有能力改變現況,使讀者能善待自己、他人,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並且在信仰上找到正向的信念,覺察過去想法的舊軌道,勇敢地行出新的路徑。

本書特色
1. 以循序漸進方式引導讀者如何窺探內心中的訊息、情緒、情感的來由。
2. 透過薩提爾家族治療的家族圖工具,幫助讀者看清個人三代家庭圖的脈絡發展,將個人的主觀認知引導至客觀評估。
3. 作者利用個人創意繪出《聖經》著名人物:亞伯拉罕三代家庭圖,以及重要成員的個人冰山圖,幫助讀者清楚明白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
4. 運用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理論,詮釋聖經人物撒該生命改變的事件,幫助讀者重新審視個人生命事件以達成長。
5. 每章節均運用真實案例詮釋,使得作者所言更有效度。而且設計了深思問題,幫助讀者在閱讀過後往內心尋找自己,安靜心自我引導,或是邀請耶穌引導內在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照顧。
  • 《推薦序1》一本值得推薦認識自我的好書
  • 《推薦序2》透過靈性力量勇於自我成長
  • 《推薦序3》瓦器裡真有寶貝
  • 《推薦序4》認識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改造自我
  • 《作者序》人生是一趟持續蛻變的旅程
  • 前言
    • 人是單純或是複雜呢?
    • 如何穿上新人呢?
  • 第一章/家庭裡的自我罈子
    • 原生家庭中的「加」與「枷」
    • 家庭是「一髮動全身」的系統
  • 第二章/淺談艾瑞克森心理發展與危機,看聖經的教導
    • 信任與不信任(零──一歲)
    • 自主與害羞、懷疑(二──三歲)
    • 積極進取與罪惡感(四──六歲)
    • 勤勉與自卑(七──十一歲)
    • 自我統整與角色混淆(十二──十八歲)
    • 親密與孤立(十九──三十歲)
    • 生產繁衍與停滯(三十一──五十歲)
    • 自我榮耀與悲觀絕望(五十一歲──生命結束)
  • 第三章/以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解析亞伯拉罕三代家庭成員的個人冰山訊息
    • 亞伯拉罕的家庭成員介紹與分析
    • 以撒的家庭成員介紹與分析
    • 雅各的家庭成員介紹與分析
  • 第四章/探討亞伯拉罕三代家庭,世代傳遞的影響
    • 家庭圖繪製
    • 亞伯拉罕家庭圖
    • 亞伯拉罕的第二代──以撒的家庭圖
    • 亞伯拉罕的第三代──雅各的家庭圖
    • 亞伯拉罕家庭世代傳遞的陋習
    • 亞伯拉罕三代家庭的「傳家寶」
  • 第五章/從溝通型態洞察個人限制與成長
    • 溝通姿態的分析
    • 討好型的溝通姿態
    • 指責型的溝通姿態
    • 超理智型的溝通姿態
    • 打岔型的溝通姿態
    • 一致性的溝通姿態
    • 在基督信仰中行出一致性的溝通型態
    • 跳脫框架,不再自我控告
    • 認識神的接納,提升自我接納的能力
  • 第六章/藉著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解構聖經人物──撒該的生活風格
    • 從自卑感到卓越的生活風格
    • 追求優越的動力
    • 個人利益與社會情懷的發展
    • 撒該的背景分析
    • 因著自卑產生的補償作用
    • 撒該追求優越的動力
    • ● 從個人利益到社會情懷的發展
    • 撒該遇見耶穌後的改變
  • 第七章/自卑感能成為成長的動力
    • ● 重新框架自卑感,提升自我接納的能力
    • 自卑感來自家庭,無人能倖免
    • 認識阿德勒詮釋自卑感的影響
    • 認識自卑感後心中無比釋放
    • ● 在基督信仰中看見盼望
    • 透過撒該的故事,反思自卑感
    • 在神的愛與接納中有盼望
    • 結論
  • 第八章/人在關係中被建造
    • ● 脫下舊人──提升與自己的關係
    •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學會欣賞自己
    • 個人認知、情緒和行為更有彈性與自由
    • 勇於真誠表達個人感受
    • ● 穿上新人──提升與上帝的關係
    • 藉著禱告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
    • 真誠倚靠、同在的親密關係
    • 恢復受造尊貴的關係
    • ● 活出新樣式──提升與他人的關係
    • 提升欣賞他人的能力
    • 尊重彼此差異
    • 提升同理他人的能力
    • 提升建立界線的能力
  • 第九章/認識自己是一生重要的功課
    • ● 認識自己,生命更新
    • 靈性成長──與神接軌
    • 自我照顧──與真實的自己接軌
    • 人際關係成長──與他人接軌
    • 藉由專業知識提升生命成長
    • ● 個人內在整全能提升饒恕的能力
    • 饒恕使自己得釋放
    • 饒恕的能力來自於上帝
    • ● 上帝、自己、他人之三角融合關係
    • 我與己(裡面的人)的關係
    • 我與他人(裡面的人)的關係
    • 我與上帝的關係
    • 我與上帝與自己與他人之融合關係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