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海洋.歷史與生命凝視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9386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詩人們以「海洋」作為詩的載體,開展了廣闊的視域想像,
追尋生命與歷史相互聯結的「源點」,是詩藝,也是詩憶。

本書匯整了多位詩人各自不同的經驗軌跡,有鄭愁予、汪啟疆因職業與海洋產生了綿延的詩語,亦有戰地金門成長的黃克全,見證了戰爭、老兵與生離死別後所發出的嘆息,也有林婉瑜、林怡翠撕下了性別標籤,以詩承載女性的「存在」和「欲望」。詩人們創造嶄新的現代詩語言,留下動人的海洋書寫與歷史關懷。

作者陳鴻逸活躍於吹鼓吹詩論壇,勤於筆耕,擅於組構綿密論述的文本,能自由進出詩人們的異想世界。他透過了解相關詩作中的在地意象、語言特色之爬梳,進而反思或推導詩人創作時的構思質素、書寫歷程,開拓出不同的研究觀點,以及呼應於現代詩發展的對應座標,完整建構詩人們的精神圖像。
  • 總序 不忘初心
  • 論鄭愁予詩歌中的海洋質素
    • 一、前言
    • 二、如何融成的海洋質素?
    • 三、海洋詩中的殊異展演
    • 四、何以定錨?座標面的構成
    • 五、結語
    • 六、參考書目
  • 軍人‧國度‧流體的生命視角―以汪啟疆的《臺灣海峽與稻穀之舞》為例
    • 一、前言
    • 二、踏上詩海的航行者
    • 三、流體生命的生成
    • 四、界線(限)的退隱
    • 五、結語
    • 六、參考書目
  • 試論基隆現代詩人的地方書寫
    • 一、前言
    • 二、匯集空間的衍譯製化
    • 三、探見歷史之海
    • 四、共享/共響的地域景象
    • 五、結語
    • 六、參考書目
  • 論葉日松現代詩中的在地敘事
    • 一、前言
    • 二、如何看見客籍詩人?
    • 三、「客家—花蓮」組構的在地質素
    • 四、在地與歷史的繫聯/投射
    • 五、結語
    • 六、參考書目
  • 論黃克全《流自冬季血管的詩》的生命課題
    • 一、前言
    • 二、凝視死亡的生命視角
    • 三、俯拾即是的人間圖像
    • 四、刻畫歷史的老兵悲曲
    • 五、結語
    • 六、參考書目
  • 論林婉瑜《索愛練習》、林怡翠《被月光抓傷的背》的「存在」與「欲望」課題
    • 一、前言
    • 二、主體的重構
    • 三、身體的覺醒
    • 四、生命―消逝的旅程
    • 五、記憶的歷史‧歷史的記憶
    • 六、結論
    • 七、參考書目
  • 附錄 陳鴻逸詩學年表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