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洪元煌1883年出生於清末的北投堡(今草屯),為北投堡總理洪玉麟的五男。日治初期畢業於草鞋墩公學校(今草屯國小),1919年與林獻堂等人加入東京新民會,歷經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臺灣地方自治聯盟和東亞共榮會等,1924年更創設草屯炎峰青年會,成為日治時期最具戰鬥力的自發性地方青年團體。
洪元煌的摯友兼盟友葉榮鐘,戰後曾經想寫洪元煌,可惜終未完稿。
綜觀洪元煌的一生,其權宜變通的務實性格與無役不與的政治實踐,彷如介於林獻堂、蔣渭水和賴和三者之間。他有著林獻堂的派頭,卻又不如林獻堂優雅;他有著蔣渭水的社會實踐精神,卻又不如蔣渭水激進;他有著賴和的尖銳筆鋒,卻又不如賴和新潮。
二次戰後,加入櫟社,二二八事件期間遭難獲救,歷任草屯鎮長和國民大會代表,1958年病逝。
本書透過921震後出土「日治時期草屯洪氏家族文書」,探究白頭殼仔洪元煌傳奇的一生,實見證了攸關臺灣命運的兩個戰後史。
洪元煌的摯友兼盟友葉榮鐘,戰後曾經想寫洪元煌,可惜終未完稿。
綜觀洪元煌的一生,其權宜變通的務實性格與無役不與的政治實踐,彷如介於林獻堂、蔣渭水和賴和三者之間。他有著林獻堂的派頭,卻又不如林獻堂優雅;他有著蔣渭水的社會實踐精神,卻又不如蔣渭水激進;他有著賴和的尖銳筆鋒,卻又不如賴和新潮。
二次戰後,加入櫟社,二二八事件期間遭難獲救,歷任草屯鎮長和國民大會代表,1958年病逝。
本書透過921震後出土「日治時期草屯洪氏家族文書」,探究白頭殼仔洪元煌傳奇的一生,實見證了攸關臺灣命運的兩個戰後史。
- 推薦序/若林正丈
- 推薦序/若林正丈;陳文松譯
- 推薦序/李文良
- 序曲
- 前奏 草屯社會與「四大姓」
-
獨奏
-
一、1896年「乙卯日之戮」
-
二、洪玉麟與南投街守備隊
-
三、地方行政的開展
-
-
二重奏
-
四、書房教育的「鹿港雙樵」
-
五、青年洪元煌與碧山吟社
-
-
三重奏
-
六、1924年創設炎峰青年會
-
七、籲建立全民政黨
-
八、拼「庄政」爭自治
-
-
四重奏
-
九、以詩代劍的雪峰
-
十、擘劃農倉的洪火煉
-
十一、1945年戰後境遇大不同
-
- 曲終
- 參考文獻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