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先賢之路:西貢天主教傳教史

出版日期
2021/11/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75974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適逢香港天主教傳教區成立一百八十年,本書以歷史人類學的角度,研究香港天主教自一八四一年監牧區成立後在西貢區的發展,探討教會在鄉村社會的植根,以及在傳播信仰時,與中國傳統文化、風俗和社會的關係,並分析天主教作為東西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全書按天主教在西貢區的發展歷史,分為七個階段來介紹,先簡述西貢的沿革及人口情況,接着講述香港開埠初期,教會在西貢半島傳教的初創時代,以至代牧區初期至後期的傳教情況。另外亦回顧殉道的傳教士事跡、日佔時期神職人員面對的苦難,以至戰後時期教會的重建等。

古道行工作小組在整理及研究天主教在西貢鄉郊的傳教歷程時,除翻閱了百年以上的教區及政府文獻,還走訪超過二十條村落,尋找昔日傳教士的路線足跡。全書輔以逾百幀珍貴照片及各小堂的大事年表等,圖文並茂,將香港歷史中這一片鮮為人知的片段重現於讀者眼前。



目錄

推薦序一 蔡惠民神父

推薦序二 林社鈴執事

推薦序三 張學明博士

緒論 傳教士作為東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一章 西貢傳統社會及天主教的傳入

西貢的地理與自然環境

西貢的歷史沿革

西貢的人口分佈及社會

鄉村傳教先驅:宗座外方傳教會與客家的相遇



第二章 監牧區時期:西貢傳教之初(1841-1874)

西貢歸香港監牧區管理

第一位米蘭外方傳教會神父到港

融入客家小島:聖福若瑟神父在鹽田梓

巡迴傳教士:和神父等繪製首張《新安縣全圖》



第三章 代牧區時期:艱辛與收獲(1874-1931)

高主教在颱風吹襲後牧訪西貢

和主教的牧訪

英國租借新界:西貢脫離內陸

恩理覺任代牧及丁味略接任西貢司鐸

白沙澳教友村建成新聖堂

海灣小堂:北潭涌「羅瑪堂」及龍船灣「天主堂」



第四章 大浪堂區及日佔時期:失控與危險(1931-1945)

大浪堂區及日佔前的西貢社會

日佔的西貢社會:國籍神父遇害

黃毛應小堂與抗日村民的犧牲

丁神父殉教:難以承受的重擔

赤徑聖家小堂: 逃亡與營救



第五章 教區建立及戰後社會服務(1945-1969)

戰後西貢堂區的傳教發展

西灣海星小堂的建立

教育事業:深涌公民學校與地方社會

蛋家灣:獨一無二的天主教會所

西貢的社會服務:林柏棟與漁民信仰社區



第六章 本地化與更新時期(1969-1981)

從陸上到水上:西貢堂區對漁民的服務

局勢動盪:范賫亮神父的遇害

萬宜水庫:村落重置與教會發展

合一象徵:浪茄聖誕小堂與福音戒毒村



第七章 朝聖與保育時期(1981-2000)

公教童軍與聖堂復修

小堂更新:從天主教學校、營地到朝聖地

聖若瑟堂的復修:啟動西貢小堂的保育之路



結語:先賢之路與宗教遺產



附錄一 西貢傳教士及聖職人員小傳

附錄二 小堂大事年表

後記及鳴謝

參考文獻
  • 推薦序一 蔡惠民神父
  • 推薦序二 林社鈴執事
  • 推薦序三 張學明博士
  • 緒論 傳教士作為東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 第一章 西貢傳統社會及天主教的傳入
    • 西貢的地理與自然環境
    • 西貢的歷史沿革
    • 西貢的人口分佈及社會
    • 鄉村傳教先驅:宗座外方傳教會與客家的相遇
  • 第二章 1841-1874 監牧區時期:西貢傳教之初
    • 西貢歸香港監牧區管理
    • 第一位米蘭外方傳教會神父到港
    • 融入客家小島:聖福若瑟神父在鹽田梓
    • 巡迴傳教士:和神父等繪製首張《新安縣全圖》
  • 第三章 1874-1931 代牧區時期:艱辛與收獲
    • 高主教在颱風吹襲後牧訪西貢
    • 和主教的牧訪
    • 英國租借新界:西貢脫離內陸
    • 恩理覺任代牧及丁味略接任西貢司鐸
    • 白沙澳教友村建成新聖堂
    • 海灣小堂:北潭涌「羅瑪堂」及龍船灣「天主堂」
  • 第四章 1931-1945 大浪堂區及日佔時期:失控與危險
    • 大浪堂區及日佔前的西貢社會
    • 日佔的西貢社會:國籍神父遇害
    • 黃毛應小堂與抗日村民的犧牲
    • 丁神父殉教:難以承受的重擔
    • 赤徑聖家小堂:逃亡與營救
  • 第五章 1945-1969 教區建立及戰後社會服務
    • 戰後西貢堂區的傳教發展
    • 西灣海星小堂的建立
    • 教育事業:深涌公民學校與地方社會
    • 蛋家灣:獨一無二的天主教會所
    • 西貢的社會服務:林柏棟與漁民信仰社區
  • 第六章 1969-1981 本地化與更新時期
    • 從陸上到水上:西貢堂區對漁民的服務
    • 局勢動盪:范賫亮神父的遇害
    • 萬宜水庫:村落重置與教會發展
    • 合一象徵:浪茄聖誕小堂與福音戒毒村
  • 第七章 1981-2000 朝聖與保育時期
    • 公教童軍與聖堂復修
    • 小堂更新:從天主教學校、營地到朝聖地
    • 聖若瑟堂的復修:啟動西貢小堂的保育之路
  • 結語:先賢之路與宗教遺產
  • 附錄一 西貢傳教士及聖職人員小傳
  • 附錄二 小堂大事年表
  • 後記及鳴謝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