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著名宋史專家陳振先生的重要學術成果。對宋朝這個中國歷史積弱王朝的政治、軍事等製度,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科舉教育和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社會生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作了詳盡而精確的論述,經增訂後充分反映了當代宋史研究的*成果。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第一章 宋王朝的建立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第一节 宋王朝的建立
-
一、赵匡胤的崛起
-
二、陈桥兵变 建立宋朝
-
三、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
四、平定叛乱
-
-
第二节 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
-
一、收兵权
-
二、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
-
-
第三节 宋初宫廷内部的斗争
-
一、宋太宗的夺取帝位
-
二、宋太宗对弟、侄的迫害
-
三、宋真宗继位事件
-
-
第四节 宋初川蜀地区的兵变与王小波、李顺起义
-
一、宋平蜀前后的措施
-
二、全师雄兵变
-
三、王小波、李顺起义
-
四、王均兵变
-
-
-
第二章 宋初的统一战争和与辽及党项的关系
-
第一节 统一战争
-
一、吞并荆、湘
-
二、西灭后蜀
-
三、扫平南汉
-
四、攻取南唐(江南)
-
五、讨伐北汉
-
六、泉漳纳土、吴越归地
-
-
第二节 宋辽战争与“澶渊之盟”
-
一、宋初与辽正常关系的建立
-
二、高梁河之战
-
三、满城、瓦桥关之战
-
四、岐沟关之战
-
五、辽军南侵与“澶渊之盟”
-
-
第三节 宋初对党项的征讨与妥协
-
一、党项的臣服与献地
-
二、宋对党项的征讨与妥协
-
-
-
第三章 宋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户籍、赋税和役法的改革与变化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宋初的租佃制生产关系
-
一、招抚流亡 开荒与屯田
-
二、优良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新农具的使用
-
三、宋初的租佃制生产关系
-
-
第二节 城乡分治和城乡新户籍制度的产生
-
一、主、客户制与乡村主户五等户籍制的产生
-
二、城乡分治与城镇坊郭十等户籍制的产生
-
三、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厢坊制”
-
-
第三节 宋初的赋税与历史上首部商业税务法规《商税则例》
-
一、田赋、“沿纳”与田赋征收时间的改进
-
二、商税与历史上首部商业税务法规《商税则例》
-
-
第四节 宋初的役法与对夫役的改革
-
一、官户役的重设与废除
-
二、夫役的改革与役兵(厢军)
-
三、职役
-
-
-
第四章 宋初的行政制度与军事制度
-
第一节 三省六部制的破坏与宋初的中央政府机构
-
一、中书与宰相、副相、使相
-
二、枢密院、宣徽院
-
三、三司
-
四、新设机构:审官院、流内铨、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三班院
-
五、二府、三司以外的重要机构:二司三衙、翰林学士(学士院)、大理寺
-
六、官、职、差遣的形成
-
-
第二节 宋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
一、路的设置与路级机构
-
二、州长官自节度使、刺史向知州转化及州的属官
-
三、县级:重设县尉、新设知县及监镇
-
-
第三节 北宋的禁军、厢军,武官寄禄官称及宋初的地方军事机构
-
一、宋初的地方军事机构:部署司、钤辖司、巡检司与都监、监押
-
二、武官寄禄官称:班官、横班、东西班、使臣和节度使、刺史系列
-
三、禁军
-
四、厢军
-
-
-
第五章 北宋中叶的改革浪潮(上):庆历新政
-
第一节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
一、澶渊之盟后的政治形势
-
二、刘太后专政与积贫状况的加剧
-
三、对西夏战争中暴露出的积弱形势
-
-
第二节 “庆历新政”及“新政”失败以后的政治形势
-
一、庆历新政
-
二、改革的失败
-
三、仁宗时期的起义、兵变与叛乱
-
四、短促的英宗时期
-
-
-
第六章 北宋中叶的改革浪潮(下):王安石变法
-
第一节 王安石变法
-
一、王安石的起用
-
二、王安石变法
-
三、开发湘西、经略河湟及与交趾的战争
-
四、王安石的两次罢相
-
五、宋神宗主持下的改革活动
-
-
第二节 元祐更化与绍圣绍述
-
一、哲宗之立
-
二、元祐更化
-
三、哲宗绍述
-
-
-
第七章 北宋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发展
-
一、耕地的扩大
-
二、农田水利的兴修
-
-
第二节 手工业的兴盛
-
一、采矿与冶炼业
-
二、铸钱业
-
三、纺织手工业
-
四、制盐、制茶、制瓷等手工业
-
五、首都开封的手工业
-
-
第三节 商业的繁荣
-
一、以开封为代表的北宋中后期城镇商业的繁荣
-
二、商业税额所反映的各城、镇商业兴盛简况
-
三、乡村经济中心“镇”的兴起
-
四、榷场与和市贸易
-
五、海外贸易
-
-
第四节 北宋的货币与纸币的问世
-
一、北宋的主要货币:铜钱、铁钱
-
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三、北宋末年的纸币“钱引”
-
-
-
第八章 北宋中后期的行政制度、法制、赋税与役法
-
第一节 元丰官制改革与北宋末年的官制变化
-
一、三省六部制的重建
-
二、北宋中后期新设的路级机构
-
三、北宋末年的官制变化
-
-
第二节 封建法治的加强
-
一、修订与完善法律、法规
-
二、新科明法、进士试断案
-
三、传播法律知识
-
-
第三节 田赋附加税 商税
-
一、支移(移输)
-
二、折变(折纳)、预催
-
三、和买(附:布估钱、科配)
-
四、和籴
-
五、商税
-
-
第四节 役法与役法改革
-
一、春夫役
-
二、仁宗时衙前役的变化
-
三、衙前役与免役法
-
四、省并州县以减职役
-
五、其他州、县、乡役的变化
-
六、特殊的“养马役”:“户马法”和“都保养马法”
-
-
-
第九章 北宋中后期思想、文化的革新
-
第一节 新儒学“宋学”的形成与“新学”派独尊时期
-
一、儒、佛、道学的相互渗透
-
二、宋学先驱与宋学的初步形成及其特征
-
三、新学、理学、蜀学学派的形成 新学派独尊时期
-
-
第二节 文学、绘画、书法的革新
-
一、古文运动
-
二、诗风的革新
-
三、柳永、苏轼对词风的创新
-
四、尚意派书法的形成
-
五、院体画 文人画(写意画)派的创立 雕塑
-
-
-
第十章 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及其灭亡
-
第一节 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
-
一、徽宗之立
-
二、祸国殃民的蔡京、童贯集团
-
-
第二节 宋江、方腊起义
-
一、宋江起义
-
二、方腊起义
-
-
第三节 金灭北宋
-
一、宋、金“海上之盟”
-
二、关于燕、云归宋的交涉
-
三、金军南侵与北宋灭亡
-
-
-
第十一章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
第一节 宋王朝的重建与南迁
-
一、宋王朝的重建
-
二、宋室南迁与金军渡江南侵
-
三、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
-
四、宋金富平之战
-
五、江淮义军的抗金斗争
-
六、钟相起义
-
-
第二节 宋金对峙局面的基本形成
-
一、和尚原、仙人关之战,金军侵川战争的失败
-
二、岳飞收复襄阳地区
-
三、镇压杨么起义
-
四、伪齐南侵的失败,南宋的淮西兵变
-
五、宋金第一次绍兴和议
-
-
第三节 岳飞北伐中原 绍兴和议
-
一、刘锜顺昌保卫战
-
二、岳飞北伐中原
-
三、绍兴和议
-
四、高宗在位后期的政治形势
-
-
-
第十二章 南宋中期的政治、军事形势
-
第一节 孝宗中兴
-
一、采石之战
-
二、孝宗之立
-
三、隆兴北伐与议和
-
四、孝宗之治
-
五、短促的光宗时期
-
-
第二节 权臣秉政的宁宗时期
-
一、宁宗之立
-
二、韩侂胄擅权与开禧北伐
-
三、嘉定和议后奸臣史弥远擅权时期
-
-
-
第十三章 南宋晚期的腐朽统治与元灭南宋
-
第一节 南宋晚期的腐朽统治
-
一、理宗之立
-
二、作为傀儡的理宗前期
-
三、理宗亲政后的南宋政局
-
-
第二节 元灭南宋
-
一、傀儡皇帝宋度宗
-
二、元灭南宋
-
-
-
第十四章 南宋的社会经济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与租佃、雇佣关系的不平衡性
-
一、开垦荒地
-
二、兴修水利
-
三、建康府所属各县租佃、雇佣关系发展的不平衡性
-
-
第二节 矿冶业、铸钱业与其他手工业
-
一、衰减的矿冶业与铸钱业
-
二、兴盛的丝织业、制瓷业
-
-
第三节 商业、榷场与海外贸易
-
一、以临安为代表的南宋城市商业
-
二、从澉浦镇的发展管窥南宋乡村经济发展之一斑
-
三、榷场贸易
-
四、海外贸易
-
-
第四节 纸币“会子”及其他货币
-
一、铜钱与铁钱
-
二、国家发行的纸币“会子”
-
三、其他纸币
-
四、虚银本位纸币“银会子”
-
五、南宋末年的纸币“铜钱关子”
-
-
-
第十五章 南宋的行政制度、军事制度、法制、赋税和役法
-
第一节 精简机构 城市制度的变化
-
一、宰执官称的改变与省并机构
-
二、南宋的地方行政制度
-
三、厢坊制向隅坊(巷)制的转变 城市消防制度
-
-
第二节 变化了的南宋军事制度
-
一、御营司、三衙
-
二、地区性军事机构
-
三、南宋大军
-
四、南宋地方军(禁、厢军)与地方军事机构
-
-
第三节 南宋的法制与刑制
-
一、孝宗时期任法治国与南宋末年的“非法残民”
-
二、刑制
-
-
第四节 赋税和役法
-
一、预催、预借、经总制钱等
-
二、商税
-
三、南宋特有的“义役”
-
-
-
第十六章 南宋的学术与文化
-
第一节 宋学三大学派及事功学派
-
一、南宋初年秦桧与理学派的微妙关系
-
二、孝宗时的“百家争鸣”
-
三、理学的官方统治思想地位的确立
-
-
第二节 文学、史学、绘画与石刻
-
一、文学
-
二、史学
-
三、绘画与石刻
-
-
-
第十七章 宋代的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数学
-
第二节 天文学与历法
-
一、天文学
-
二、历法
-
-
第三节 物理学与化学
-
一、物理学
-
二、化学
-
-
第四节 医药学
-
一、药学
-
二、医方学
-
三、内、外、儿、产、眼、针灸等科
-
四、法医学
-
-
-
第十八章 宋代的教育与科举
-
第一节 教育
-
一、私学、书院
-
二、州、县学的兴起
-
三、太学的兴建与州、县学的扩展
-
四、三舍法
-
五、南宋的教育
-
六、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
-
七、科举改革与教育的关系
-
-
第二节 科举
-
一、宋初的科举
-
二、科举制度的改革
-
三、进士的分甲(等)
-
四、武举、童子举
-
-
-
第十九章 宋代官员任用的回避制度和执政官“官邸”(在任时居住)的创建
-
第一节 宋代官员任用的回避制度
-
一、亲族回避制度
-
二、地区回避制度
-
三、职务回避制度
-
-
第二节 执政官“官邸”(在任时居住)的创建
-
一、创建“官邸”的原因及“东府”、“西府”的建成
-
二、司马光改变了“东府”、“西府”的纯住宅性质
-
三、自蔡京以后权相不住“官邸”
-
四、南宋的“官邸”——“诸府”、“百官宅”等
-
-
-
第二十章 宋代的交通、邮传与轿子的产生
-
第一节 交通与邮传
-
一、交通
-
二、邮传(递铺)
-
-
第二节 轿子的产生
-
一、兜子与檐子(肩舆)
-
二、轿子的产生与发展
-
三、凉轿与暖轿
-
-
-
第二十一章 宋代社会生活与宗教
-
第一节 生活习俗与社会风俗
-
一、由席地而坐到使用高脚桌、椅、凳的转变
-
二、服饰 室屋
-
三、婚仪
-
四、丧俗
-
五、节庆
-
六、社会
-
-
第二节 曲艺、傀儡戏、(纸、皮)影戏、杂剧、杂技
-
一、曲艺
-
二、傀儡戏、(纸、皮)影戏、杂剧、南戏
-
三、杂技、魔术、相扑
-
四、乡镇艺人(江湖艺人)
-
-
第三节 宗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披带、剃度与度牒
-
-
- 后记
- 增订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208/16467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