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偉大的作品是怎麼畫出來的?
◤22堂結合「敏感度」與「邏輯訓練」的視覺識讀課◢
為什麼藝術要這樣鑑賞?那樣思考?
從隱藏在畫中的「線條」開始,
西洋美術權威StepbyStep帶你透視名畫的構造!
▋B6速寫男(速寫創作者)
▋KrenzCushart(線上美術教育講師)
▋王建傑(水彩畫家)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藝術家、創意人、親子美學素養教育者───共感推薦★★★★★
繪畫表現靠的是造形,而不是言語。
我們從圖像中所接收到的,
是「資訊」與「感覺」混合在一起的狀態,難以一語道盡……
這本書將顛覆這個想法,
告訴你:只要洞悉作品背後的邏輯思考,
你也可以解讀──那些藏在圖像中的布局、意念與秩序!
而且不只是繪畫,你還可以將這套方法論,
運用在數位時代中,各式各樣的圖像創作與識讀上。
◤原來如此!我也可以看得懂
本書的第一個目標,是提出盡可能客觀解讀繪畫的方法。希望能藉此讓大家不僅是讀取訊息或是憑直覺,而是有邏輯地理解「名畫優於其他作品的理由」──這其實是將「視覺資訊」轉變成「語言資訊」的翻譯作業。
Class1這幅畫的主角在哪裡?──牽動眼動的焦點
Class2為何名畫總能吸引人的目光?──尋找圖像中的路徑
Class3「這幅畫感覺很協調」是什麼意思?──平衡的要素
Class4為什麼是這個顏色?──顏料與顏色的祕密
Class5名畫背後的構造──完美的構圖與比例
Class6所以說,名畫就是名畫啊──無可動搖的統一感
本書將打造一個平台,讓大家分享自己從繪畫中獲得的感受。過去大家對自己覺得很美的事物,往往羞於言傳,不敢與人分享討論。當你說不出來、得不到理解的時候,不妨試著把從本書學會的方法,當作是「傳達自己感受」的框架。
◤圖像識讀──新世代必備的破框思維
「喜歡哪一幅畫、怎麼看、怎麼感受,都是隨個人喜好」,這一點並沒有改變。但是,如果能清楚知道自己被這幅畫的什麼特徵所吸引、從哪裡感受到什麼,那就是把握自己價值觀──這也是美學意識的開端。你可以自我分析,也可以進一步了解他人!
本書特色
★打造美學素養即戰力
★超過120幅全彩西洋名畫全解析
本書分為6章,將會透過各種方案,逐步解析「繪畫原來是這麼回事」。
在〈第1章〉,我們要學會判斷畫中的「主角」在哪裡。配角為何是配角?與主角是什麼關係?將會一一浮現。如此即使不知道畫作的背景,也能大概看出描繪的是怎樣的故事。
我們都希望能培養出經過美術教育薰陶的「眼動」,在〈第2章〉就可以學到。其實畫作當中都有指引順序的「路徑」,找出路徑,就可以像受過美術教育的人一樣觀賞了。
即便不知道繪畫的路徑,一幅畫協調與否,我們還是能隱約感覺得出來。〈第3章〉將解說所謂「平衡」是怎麼測量、判斷出來的。名畫一定都很平衡,那也是因為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判斷,淘汰掉不平衡,只留下好的。
相信有許多人不曾想過平衡的問題,但若聊起「顏色」,大家就能侃侃而談。這是因為顏色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事前沒有做過功課,也很可能只是看看色彩運用就沒下文了。〈第4章〉將針對「色彩」的作用,從三個觀點來探討。而在此之前的準備工作,就是先思考一下「顏料」這種物質。
先前看的這些要素,要如何分配在畫面當中,就是〈第5章〉的主題。畫面裡的色彩或線條該如何配置,與作品的主題有很大的關係。名畫總是「意象鮮明」,其原因何在?──「比例」的重要功能,是理解作品的目的與效果的必備知識。知道了名畫背後的構造,你一定會大吃一驚。
最後在〈第6章〉我們要思考「表面的特徵」與「構造」。我們將細細觀賞幾幅珍貴的作品,好好複習一下全部的要素。
有了這些方案,就能看懂繪畫作品都包含了哪些設計。學會正確觀察肉眼可見的部分,明白了名畫令人驚嘆的箇中道理,便能知道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來自畫中的什麼地方。換句話說,你將能具體理解自己的感性──訓練圖像識讀的基本技巧,也能讓自己的美學意識更客觀。
學會如何「正確觀察」之後,還可以利用網路,盡情搜尋更詳細的資訊。本書希望大家能藉由這個方法,培養自己真正屬於獨到的鑑賞眼光。
最後,作者還準備了一份評量表,幫助大家發掘自己內心的美學意識。不僅能知道繪畫作品該如何觀賞,還能掌握自己的喜好和美感。請大家務必要試試看!
◤22堂結合「敏感度」與「邏輯訓練」的視覺識讀課◢
為什麼藝術要這樣鑑賞?那樣思考?
從隱藏在畫中的「線條」開始,
西洋美術權威StepbyStep帶你透視名畫的構造!
▋B6速寫男(速寫創作者)
▋KrenzCushart(線上美術教育講師)
▋王建傑(水彩畫家)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藝術家、創意人、親子美學素養教育者───共感推薦★★★★★
繪畫表現靠的是造形,而不是言語。
我們從圖像中所接收到的,
是「資訊」與「感覺」混合在一起的狀態,難以一語道盡……
這本書將顛覆這個想法,
告訴你:只要洞悉作品背後的邏輯思考,
你也可以解讀──那些藏在圖像中的布局、意念與秩序!
而且不只是繪畫,你還可以將這套方法論,
運用在數位時代中,各式各樣的圖像創作與識讀上。
◤原來如此!我也可以看得懂
本書的第一個目標,是提出盡可能客觀解讀繪畫的方法。希望能藉此讓大家不僅是讀取訊息或是憑直覺,而是有邏輯地理解「名畫優於其他作品的理由」──這其實是將「視覺資訊」轉變成「語言資訊」的翻譯作業。
Class1這幅畫的主角在哪裡?──牽動眼動的焦點
Class2為何名畫總能吸引人的目光?──尋找圖像中的路徑
Class3「這幅畫感覺很協調」是什麼意思?──平衡的要素
Class4為什麼是這個顏色?──顏料與顏色的祕密
Class5名畫背後的構造──完美的構圖與比例
Class6所以說,名畫就是名畫啊──無可動搖的統一感
本書將打造一個平台,讓大家分享自己從繪畫中獲得的感受。過去大家對自己覺得很美的事物,往往羞於言傳,不敢與人分享討論。當你說不出來、得不到理解的時候,不妨試著把從本書學會的方法,當作是「傳達自己感受」的框架。
◤圖像識讀──新世代必備的破框思維
「喜歡哪一幅畫、怎麼看、怎麼感受,都是隨個人喜好」,這一點並沒有改變。但是,如果能清楚知道自己被這幅畫的什麼特徵所吸引、從哪裡感受到什麼,那就是把握自己價值觀──這也是美學意識的開端。你可以自我分析,也可以進一步了解他人!
本書特色
★打造美學素養即戰力
★超過120幅全彩西洋名畫全解析
本書分為6章,將會透過各種方案,逐步解析「繪畫原來是這麼回事」。
在〈第1章〉,我們要學會判斷畫中的「主角」在哪裡。配角為何是配角?與主角是什麼關係?將會一一浮現。如此即使不知道畫作的背景,也能大概看出描繪的是怎樣的故事。
我們都希望能培養出經過美術教育薰陶的「眼動」,在〈第2章〉就可以學到。其實畫作當中都有指引順序的「路徑」,找出路徑,就可以像受過美術教育的人一樣觀賞了。
即便不知道繪畫的路徑,一幅畫協調與否,我們還是能隱約感覺得出來。〈第3章〉將解說所謂「平衡」是怎麼測量、判斷出來的。名畫一定都很平衡,那也是因為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判斷,淘汰掉不平衡,只留下好的。
相信有許多人不曾想過平衡的問題,但若聊起「顏色」,大家就能侃侃而談。這是因為顏色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事前沒有做過功課,也很可能只是看看色彩運用就沒下文了。〈第4章〉將針對「色彩」的作用,從三個觀點來探討。而在此之前的準備工作,就是先思考一下「顏料」這種物質。
先前看的這些要素,要如何分配在畫面當中,就是〈第5章〉的主題。畫面裡的色彩或線條該如何配置,與作品的主題有很大的關係。名畫總是「意象鮮明」,其原因何在?──「比例」的重要功能,是理解作品的目的與效果的必備知識。知道了名畫背後的構造,你一定會大吃一驚。
最後在〈第6章〉我們要思考「表面的特徵」與「構造」。我們將細細觀賞幾幅珍貴的作品,好好複習一下全部的要素。
有了這些方案,就能看懂繪畫作品都包含了哪些設計。學會正確觀察肉眼可見的部分,明白了名畫令人驚嘆的箇中道理,便能知道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來自畫中的什麼地方。換句話說,你將能具體理解自己的感性──訓練圖像識讀的基本技巧,也能讓自己的美學意識更客觀。
學會如何「正確觀察」之後,還可以利用網路,盡情搜尋更詳細的資訊。本書希望大家能藉由這個方法,培養自己真正屬於獨到的鑑賞眼光。
最後,作者還準備了一份評量表,幫助大家發掘自己內心的美學意識。不僅能知道繪畫作品該如何觀賞,還能掌握自己的喜好和美感。請大家務必要試試看!
-
序章 你只是觀看,並沒有觀察啊,華生!—圖像識讀(Visual literacy)
-
好想看懂名畫!
-
「觀看」和「觀察」的不同
-
「眼睛的動作」不一樣!
-
看得懂形式就能理解意思
-
-
這本書教你「怎麼看」
-
什麼是敏感度?
-
我們過去所學的「繪畫欣賞」
-
看懂「繪畫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
世上充滿著「不用觀察也顯而易見」的事物
-
-
-
第1章 這幅畫的主角在哪裡?—牽引眼動的焦點
-
如何尋找一幅畫的主角—「焦點」
-
為什麼這個地方很顯眼?
-
找出光在哪裡!
-
線條集中在哪裡?
-
隱藏的焦點
-
-
集中與分散
-
新的疑問—有兩個焦點的畫
-
第二主角的加入
-
兩個焦點如何結合?
-
-
-
第2章 為何名畫總能吸引人的目光?—尋找圖像中的路徑
-
名畫都會避開「角落」—環繞迴路
-
潛伏在四個角落的引力
-
環繞型路徑的「形式」
-
-
畫面的兩邊也有危險—鋸齒型路徑
-
設置阻擋視線的障礙
-
水平方向的鋸齒狀
-
畫S型曲線
-
-
從重點釋放出來的視線—放射型路徑
-
1.集中線型
-
2.十字型
-
3.拉炮型
-
-
誘導視線的貼心小細節
-
精心安排入口和出口的畫作
-
看出「肉眼看不見」的關聯
-
二維與後景的複眼式觀察
-
路徑,就是觀賞畫作的重點
-
-
-
第3章 「這幅畫感覺很協調」是什麼意思?—平衡的要素
-
線條的平衡—線條結構的觀點
-
作品的氣氛與構造線
-
彎曲的構造線
-
直線需要橫線輔助
-
橫線和斜線也有煩惱
-
兩邊的法則
-
線條結構與印象
-
-
「平衡」是名畫的絕對條件—左右對稱的畫
-
把焦點「放在正中央」有什麼不妥的嗎?
-
將左右的重量放上天秤
-
左右對稱的潛在危險
-
焦點分裂成左右
-
-
超越拉斐爾—左右不對稱的畫
-
將焦點置於正中央之外
-
小,卻「有用」的理由
-
平衡方法不僅限於蹺蹺板—桿秤
-
為什麼要取得平衡?
-
-
-
第4章 為什麼是這個顏色?—顏料與顏色的祕密
-
繪畫是藉著「物質」完成的
-
梵谷的信並沒有弄錯?
-
歸根究柢,顏料到底是什麼?
-
瑪利亞為什麼都穿藍色的衣服?
-
藍色的發明是一大革命
-
從土色調到繽紛色彩
-
-
掌握「配色」的門道
-
名畫即使黑白也是傑作
-
明暗怎麼看?
-
鮮豔還是混濁?
-
艷麗與陰影的畫法
-
顏色的調和與效果
-
填滿顏色的畫?
-
從歷史影響的角度來看色彩
-
-
-
第5章 名畫背後的構造—完美的構圖與比例
-
右邊比左邊高階?—從位置看懂權力關係
-
畫面的上下問題
-
畫面的左右問題
-
異時同圖法
-
構圖的基本型
-
-
隱藏在名畫中的十字線與對角線
-
名畫為什麼有秩序?
-
秩序違反自然
-
-
值得注意的1/2、1/3、1/4—等分割形式
-
靈活運用完整的形狀與引導線
-
「三分法則」的由來
-
一定要會分辨嗎?
-
-
等分割以外的主要形式—正方形、直角、黃金比例
-
長方形中間的正方形—Rabatment 形式
-
90度角的魅力—直交形式
-
名畫與黃金比例—黃金分割形式
-
-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四等分的深奧意義
-
關於根號矩形
-
-
-
第6章 所以說,名畫就是名畫啊!—無可動搖的統一感
-
畫的表面特徵會產生統一感
-
有輪廓線嗎?
-
疏還是密?
-
修飾的質感不同
-
形狀的反覆—碎形
-
主要重點一致
-
傾斜一致
-
-
藏在《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中的祕密
-
你看見了什麼?
-
焦點在哪裡?
-
視線誘導—故事因視線的流動而鮮明
-
平衡—像碗一樣的維納斯
-
顏色—主角是維納斯的肌膚
-
配置—已經定型的姿勢
-
-
綜合分析—魯本斯《下十字架》
-
自由的感想與客觀的分析
-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