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民幣匯率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影響研究》試圖透過系統深入的研究,釐清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內在機制,本書的研究內容也圍繞這一研究目的展開。首先,根據當前學界和實務界混淆了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過程中所充當的國際貨幣職能這個客觀事實,本書開宗明義地界定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概念;其次,本書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探尋貨幣匯率影響國際結算功能的一般性規律;再次,運用GARCH模型族和面板GRAVITY模型,本書論證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評估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政策效果,並根據實證結論分析其中的人民幣匯率因素。
-
1 導論
-
1.1 選題背景
-
1.2 選題意義
-
1.3 研究方法
-
1.3.1 證實分析與規範分析結合法
-
1.3.2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結合法
-
1.3.3 文獻整理研究法
-
1.3.4 比較研究法
-
-
1.4 研究框架
-
1.5 主要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
1.5.1 主要創新點
-
1.5.2 不足之處
-
-
-
2 相關理論和文獻綜述
-
2.1 影響西方國家對外貿易結算貨幣選擇的匯率因素研究
-
2.1.1 經驗數據研究
-
2.1.2 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下的數理和實證分析
-
2.1.3 一般均衡框架下的數理和實證分析
-
-
2.2 中國對外貿易結算貨幣選擇的匯率因素研究
-
2.2.1 定性分析
-
2.2.2 實證分析
-
-
2.3 評論與啟示
-
2.3.1 評論
-
2.3.2 啟示
-
-
-
3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歷程及啟示
-
3.1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定義
-
3.2 新中國成立以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歷程
-
3.2.1 試行人民幣計價結算階段:20世紀60年末至20世紀70年末
-
3.2.2 邊境貿易本幣結算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
-
3.2.3 貨幣互換協議中的人民幣結算階段:亞洲金融危機之後至今
-
3.2.4 積極穩妥、全面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階段:2009年4月至今
-
-
3.3 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歷程的啟示
-
3.3.1 不同時期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順應了當時的客觀經濟需要
-
3.3.2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匯率存在互動關係
-
3.3.3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提供製度保障
-
3.3.4 當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正迎來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
-
-
-
4 匯率變動對主要國際貨幣發揮國際結算功能的影響及啟示
-
4.1 英鎊
-
4.1.1 國際金本位制下英鎊匯率超穩定時期:1821-1914年
-
4.1.2 金匯兌本位制下英鎊匯率被高估時期:1914-1925年
-
4.1.3 英鎊區製度下英鎊相對穩定時期:1933-1944年
-
4.1.4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英鎊貶值時期:1944年-至今
-
-
4.2 法國法郎
-
4.2.1 法郎區下法朗對內穩定對外貶值時期:1945-1970年
-
4.2.2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法郎貶值時期:1970-1999年
-
-
4.3 美元
-
4.3.1 金本位制下美元匯率超穩定時期:1804年-1934年
-
4.3.2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紙黃金」時期:1936-1963年
-
4.3.3 特里芬難題下美元貶值時期:1963年至今
-
-
4.4 德國馬克
-
4.4.1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德國馬克升值時期:1971年6月-1979年12月
-
4.4.2 第二次石油危機下的德國馬克貶值時期:1980年1月-1985年3月
-
4.4.3 《廣場協議》下德國馬克先升後穩時期:1985年10月-1999年1月1日
-
-
4.5 日元
-
4.5.1 美元危機下日元匯率先升後貶時期:20世紀60年末至70年代末
-
4.5.2 日元國際化戰略下日元持續升值時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1995年
-
4.5.3 「失去的二十年」下日元匯率反覆波動時期:1995年4月至今
-
-
4.6 歐元
-
4.6.1 歐元誕生之初的貶值時期:1999年1月至2000年年底
-
4.6.2 歐元正式流通後歐元升值時期:2001年初至2008年下半年
-
4.6.3 國際金融危機中歐元匯率頻繁被動時期:2008年底至今
-
-
4.7 本章小結
-
-
5 人民幣匯率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效果的影響分析
-
5.1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政策目標
-
5.2 中國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測量——基於GARCH模型族的實證研究
-
5.2.1 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率序列的統計特徵
-
5.2.2 CARCH模型族實證分析
-
-
5.3 影響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效果的匯率因素分析
-
5.3.1 計量模型
-
5.3.2 數據
-
5.3.3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特徵和相關檢驗
-
5.3.4 參數估計
-
5.3.5 對估計結果的解釋
-
-
5.4 本章小結
-
-
6 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影響
-
6.1 人民幣升值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實證研究
-
6.1.1 理論模型
-
6.1.2 計量模型
-
6.1.3 模型估計結果分析
-
-
6.2 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的跨境貿易結算幣種選擇
-
6.2.1 人民幣升值對跨境貿易結算幣種選擇的影響
-
6.2.2 人民幣升值不同驅動力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影響
-
-
6.3 在岸人民幣市場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套利投機
-
6.4 本章小結
-
-
7 我國對外貿易匯率敏感性及其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影響
-
7.1 中國進出口商品結構及其匯率敏感性研究
-
7.1.1 進出口商品結構與匯率敏感性關係的理論推導模型
-
7.1.2 中國進出口商品結構及其匯率敏感性
-
-
7.2 我國對外貿易方式及其匯率敏感性研究
-
7.2.1 對外貿易方式結構與匯率敏感性關係的理論推導模型
-
7.2.2 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結構線裝及其匯率敏感性
-
-
7.3 中國進出口企業性質及其匯率管理能力
-
7.4 中國對外貿易匯率敏感性與跨境貿易結算幣種選擇
-
-
8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匯率制度選擇
-
8.1 匯率制度分類及其選擇影響因素
-
8.1.1 匯率制度分類
-
8.1.2 匯率制度選擇的影響因素
-
-
8.2 匯率制度與跨境貿易結算製度的關係
-
8.3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匯率製度選擇
-
- 參考文獻
-
附錄
-
附錄A 20個試點地區前15大對外貿易夥伴所占份額
-
附錄B 2004—2012年各地區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
-
附錄C 貿易商品按技術含量分類標準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