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好評推薦
- 閱讀這本書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 前言 重視關係、避免抓狂的教養學
-
第一章 不抓狂的父母,才能教出不抓狂的孩子
-
管教前,先問自己: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
-
引導孩子往更好的方向走
-
「不願做」和「做不到」:管教法不是萬靈丹
-
打屁股難以有效改變行為
-
面壁思過應配合情感連結運用
-
建立你自己的管教觀
-
-
第二章 每一次管教,都是建構孩子大腦的機會
-
大腦的第一個C:大腦正不斷在改變
-
大腦的第二個C:大腦可以改變
-
大腦的第三個C:大腦很複雜
-
「大腦的三個C」應用法
-
不抓狂教養學可以建構大腦
-
為孩子設定界線,建構內在良知
-
-
第三章 孩子情緒失控時,正是最需要你的時候
-
主動出擊的教養法可以防患未然
-
為什麼要先建立情感連結?
-
孩子發脾氣時,不應該忽視他
-
給予情感連結,並不會寵壞孩子
-
在建立情感連結的同時必須設下限制
-
-
第四章 建立情感連結的三個原則、四個策略
-
為情感連結做好準備:回應的彈性
-
原則一:把鯊魚音樂轉小聲
-
原則二:打破砂鍋「追」到底
-
原則三:想一想「怎麼做」
-
不抓狂情感連結循環
-
策略一:傳達安慰
-
策略二:確認、確認、再確認
-
策略三:少說多聽
-
策略四:反映你聽見的話
-
-
第五章 管教一二三:培養洞察力、同理心、修復力
-
用管教一二三進行「重新引導」
-
一個定義:管教即教導
-
兩個原則:等孩子準備好、一致但不刻板
-
心智省察力的三大效果
-
管教一二三的實踐案例
-
-
第六章 有效端正孩子行為的八大妙招
-
重新引導前:保持冷靜,建立情感連結
-
重新引導,招招見效
-
妙招一:減少用字
-
妙招二:接納情緒
-
妙招三:以描述代替說教
-
妙招四:讓孩子參與管教
-
妙招五:把「不行」變成有條件的「可以」
-
妙招六:強調積極面
-
妙招七:發揮創意
-
妙招八:教導心智省察力的工具
-
- 結語 為管教帶來希望的四個訊息
- 附錄一 將不抓狂教養的重點貼在你家冰箱上
- 附錄二 教養專家也會失手,你並不孤單
- 附錄三 給兒童照護者的八大不抓狂教養原則
- 附錄四 再棒的父母都會犯的二十個教養錯誤
- 附錄五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節錄
- 致謝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