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我地廣告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48827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難得廣告中有香港味

這可能是目前為止對香港九十年代電視廣告最詳盡的一次探討,由八十年代的廣告開始鋪排,也談及在千禧年代留下來的餘韻。作者分別從「廣告創作者」、「廣告業內人」、「研究者」及「香港人」等不同角度,細膩分析每個廣告的創意策略,並加入相關的文化理論作為佐證。

上篇 重返現場
試圖把讀者帶回八九十年代經典廣告創作的現場,包括九廣鐵路《火車遊戲》、眼鏡88《姊弟》、滙豐《漁民》、鐵達時「天長地久」系列、SUNDAY 一系列破格廣告,以及黎明主演的和記系列等。作者以當年的廣告創作人身份,從旁導賞,展示廣告如何掌握當時社會的脈搏,怎樣與時代對話。

下篇 事後搜證
以特定的篩選方式,選出「具代表性」的廣告案例,然後客觀地驗證上篇的分析。

上篇和下篇相對照,整體勾勒出廣告創意和時代關係的輪廓,並分析這種關係究竟如何建立。
  • 代序
    • 用廣告為香港集體記憶重新上色 馮應謙
    • 今天的廣告,明天用來包鹹魚 梁志成
    • 廣告。將在人類生活中成為過去式。 黃炳培
  • 自序
    • 自序一:難得有香港味 曾錦程
    • 自序二:有種創意叫香港 劉昆祐
  • 前言
  • 上篇回到現場
    • 第一部 關於廣告的事
      • 1.1 因循 是廣告常態
      • 1.2 創新 又有何原因?
    • 第二部 時代背景
      • 2.1 1982-1987 社會大局 香港人心
      • 2.2 1987-1992 中英爭拗 港人出走
      • 2.3 1992-1997 艱難過渡 璀璨回歸
      • 2.4 1997-2003 泡沫爆破 夜雨屋漏
    • 第三部 回憶八十年代電視廣告
      • 3.1 港人志願:做中產
      • 3.2 一代人 一人代表?
      • 3.3 物質享樂
      • 3.4 中產理想
      • 3.5 西化作風
      • 3.6 純視覺美
    • 第四部 觀察九十年代電視廣告
      • 4.1 踏入九十年代 繼續主觀
      • 4.2 香港人 係咩人?
      • 4.3 香港情 香港心
      • 4.4 香港根 香港魂
    • 第五部 速寫2003年後電視廣告
      • 5.1 回歸現實的年代
      • 5.2 去背景化
      • 5.3 直話直說
      • 5.4 產品為王
      • 5.5 再奢華化
    • 第六部 上篇總結:各年代創意策略
      • 各年代創意策略
  • 下篇事後搜證
    • 第七部 如何選取代表作?
      • 7.1 九十年代創意策略
      • 7.2 三個甄選工具
      • 7.3 入選代表作名單
    • 第八部 二十五件代表作
      • 1990 萬寶路《故宮》/1991《長城》
      • 1990 鐵達時《雪地》
      • 1990 東芝吸塵機《駝背》
      • 1991 香港電訊《97》
      • 1991 花旗銀行《攝錄機》
      • 1992 東芝冷氣《白兔》
      • 1993 麥當勞《鄰居大抽獎》
      • 1993 百佳超市《集訓》
      • 1994 維他奶《鄉情》
      • 1994 香港電訊《夢想》
      • 1994 眼鏡88《姊弟》
      • 1995 廉政公署《貪污遊戲》
      • 1995 人頭馬《大紅燈籠》
      • 1995 滙豐銀行《漁民》
      • 1996 益力多《教分數》
      • 1997 麥當勞《魚樂交響曲》
      • 1997 益力多《教導弟弟》
      • 1998 刀嘜《爹哋出馬》
      • 1999 CTI《殺價超人》/《 超人怪獸戀》
      • 2000 維他奶《搭訕》
      • 2000 九巴《我愛巴士》
      • 2001 宜家傢俬《睇樓》
      • 2001 新世界傳動網《相士》
    • 第九部 三個品牌在九十年代電視廣告路線的演變
      • 9.1 滙豐銀行 行香港路
      • 9.2 和記 和香港和唱
      • 9.3 維他奶 細味香港情
    • 第十部 見證廣告業轉變
      • 廣告創作人的「集體回憶」
    • 第十一部 談廣告創作思路
      • 窺探廣告創作的「黑箱」
    • 第十二部 下篇總結:廣告與時代
      • 12.1 論述香港廣告
      • 12.2 近看 創意是混沌
      • 12.3 遠看 創意是演化
      • 12.4 廣告和文化間的運作
      • 12.5 繼續廣告香港
    • 第十三部 結語
      • 這本書值得寫嗎?
  • 附錄
    • 1.1 廣告與時代對照
    • 1.2 上篇 回到現場 相關電視廣告一覽覧
    • 1.3 九十年代流動電訊市場與SUNDAY
    • 2.1 九十年代廣告代表作與社經政文大事對照
    • 2.2 HK4As(香港廣告商會)廣告創作大獎得獎名單(1990-2003)
    • 2.3 亞洲電視 十大電視廣告頒獎典禮名單(1995-2004)
    • 2.4 AC Nielsen(AC 尼爾森)香港廣告支出統計(1990-1994)
    • 2.5 創作人訪問題目範圍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