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佛陀的呼吸法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844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位在家居士修習佛陀「安般念」──觀呼吸的日記,解讀最初的「佛陀的呼吸法」。
  
  ◎本書分為法、法談、法行三部分,由闡述原典經論中佛陀的教導,到個人依法修學的體驗,更結合理論與實證的解讀說明。
  ◎「欲知上山路,需問過來人」,收錄身為藝術家的作者所寫之〈木匠的日記〉,提供修行者最佳反觀修正、安般念修學之實踐範例。
  ◎附錄作者心中關注的佛法與雕塑創作理念、紀念先師楊英風教授文章,以及母親、家族的相關軼事等。
  
  解讀:最初的「佛陀的呼吸法」──安般念的修習法,一本觀呼吸的日記。
  
  1997年,藝術家楊平猷皈依台南東密悟光法師之後,只帶了少數生活裝備,和一本《如意輪觀世音菩薩》的晨修誦本,開始了以禪修持咒取代藝術工作的旅美生涯。
  
  修行的功力是長期累積的。其以多年持之以恆的修行,依據對《清淨道論》所理解,及多年修習體驗,分享其所確信:「所有諸山法門,都可以開啟佛智。個人從精進中,也獲得名色分別智,及更高的智慧層次。」以及最初的「佛陀的呼吸法」——「安般念修習法」。
  
  作者每天醒來時,立即起床打坐,入定出定大約一小時。不賴床,而且僅睡木板床。白天作雕塑打工籌集生活之資,暇餘或當義工。
  天天、時時、分分、秒秒都在觀照心的安住,這是意志力的持之以恆。
  
  學呼吸的人,不能管一天多少個呼吸,一次只能管一個呼吸。
  管住一個呼吸的過程,就是管住當下,並體驗當下,而佛法就在當下。
  學佛不必為什麼,只學精進,體驗當下,當下就是一切。
  當下的世界,是一度空間的世界。
  一度空間是世界的最妙單位,只存在剎那之間。
  剎那與當下,不可計量,難以形容描述;
  只能感覺,只能體驗,是一個不可說的狀態。
  佛教徒所說的無常、空性、無我,都在一度空間的當下體證。
  「佛陀呼吸法」是證得當下最佳管道。
  
  本書所介紹的呼吸法,是依據《清淨道論》所理解,及多年修習體驗;也經明法比丘與張大卿老師的肯定,反覆整理的讀書心得報告。
  • 序言 /釋悟因
  • 自序
  • 第一篇 法──安般念的修習法
    • 前言
    • 一、安般念的聖典文句解釋
    • 二、讀解「安般念出入息修習法」
    • 三、八作意的修習法
    • 四、出入息念十六勝行
    • 五、修習安般念的功德
    • 六、佛陀的呼吸:安般念修習經驗談
  • 第二篇 法談──佛陀的呼吸法雜談
    • 一、安般念修習的行道重點
    • 二、享受呼吸的美感是人生最奇妙的休閒活動
    • 三、基礎禪法修學:從大熊湖經驗解讀法鼓山的禪法
    • 四、師習安般:仁俊長老開示偈頌解讀
    • 五、也談「七不衰法」
  • 第三篇 法行──木匠的日記,安般念的修習軌跡
    • 一、雪霸鮭魚現 武陵桃花開
    • 二、也是結夏安居
  • 附錄
    • 一、楊平猷心中的兩件事──佛法與雕塑
    • 二、從三界四食的角度來欣賞先師楊英風教授
    • 三、媽媽的故事
    • 四、感謝
    • 五、佛陀的呼吸法 圖像與說明
    • 六、合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