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臥底哲學家的生活事件調查簿
「本書這些文章在這幾年間大多已經出現在不同的地方。一到十三篇是由博客來書店OKAPI專欄《小心有陷阱》改寫而成。第二十七篇的「談撿錢」也是為這專欄而寫,但因為當時有其他更有趣的時事話題而捨棄了。十四到二十四篇則曾刊登於台灣商務印書館重南參柒電子報的《哲學家舉例說》專欄,而二十五與二十六篇則是預寫而沒有用到的文章。最後三篇也是由已發表的通俗性哲學論述改編而成。
這些文章是以哲學思考的角度針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做反思,和我的另一本書《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四十件事》較為類似,但主題不盡相同,而且寫法上也不同。那一本原本就是為出版而寫,所以格式較為制式。而這裡的文章原本並沒有出版計畫,所以每一篇的格式和字數都很隨興,比較自由。
從閱讀的角度來說,兩者各有優缺點。但主要目的都是希望藉由哲學訓練的思路,帶領讀者觀察平時不會注意的觀點。我認為,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思考習慣與盲點,因此會有幫助的地方不同,但只要其中有幾篇有此功效,應該就很值得閱讀了。這種對日常生活的反思,雖然不是直接討論各種哲學理論,但當然也算是一種哲學。」
—冀劍制
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推論事實上存在許多邏輯上的謬誤、思考的陷阱,等待讀者去破解。
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與作家冀劍制在本書以三十個社會議題所作的三十篇哲學性散文,也是三十個關於思考的有趣挑戰和推理,讓哲學充份入世,更加生活化。
這些文章是以哲學思考的角度針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做反思,和我的另一本書《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四十件事》較為類似,但主題不盡相同,而且寫法上也不同。那一本原本就是為出版而寫,所以格式較為制式。而這裡的文章原本並沒有出版計畫,所以每一篇的格式和字數都很隨興,比較自由。
從閱讀的角度來說,兩者各有優缺點。但主要目的都是希望藉由哲學訓練的思路,帶領讀者觀察平時不會注意的觀點。我認為,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思考習慣與盲點,因此會有幫助的地方不同,但只要其中有幾篇有此功效,應該就很值得閱讀了。這種對日常生活的反思,雖然不是直接討論各種哲學理論,但當然也算是一種哲學。」
—冀劍制
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推論事實上存在許多邏輯上的謬誤、思考的陷阱,等待讀者去破解。
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與作家冀劍制在本書以三十個社會議題所作的三十篇哲學性散文,也是三十個關於思考的有趣挑戰和推理,讓哲學充份入世,更加生活化。
- 自序
- 一、真有運氣這種東西嗎?
- 二、哲學讓你看見眼睛看不見的世界
- 三、死刑不死刑沒有答案,只有選擇
- 四、外遇是一場燦爛的夏夜煙火
- 五、世界末日何時會來?
- 六、猛男秀新聞燒出了一堆謬誤
- 七、想選個理想總統,門都沒有
- 八、核能究竟該不該廢?
- 九、霸凌早已化身為社會正常的傳統
- 十、臉書正在對世界進行一場文化大革命
- 十一、社會禁忌是個醜化政敵的利器
- 十二、詭辯是個很糟糕的東西嗎?
- 十三、念哲學以後要做什麼啊?
- 十四、哲學是什麼東東啊?
- 十五、哲學是怎麼探討問題的?
- 十六、有理就說得通嗎?
- 十七、算命究竟有沒有可能?
- 十八、如何避免雞同鴨講?
- 十九、抉擇的對錯要怎麼判斷?
- 二十、智慧究竟是什麼碗糕?
- 二十一、科學這種東西有多少可信度呢?
- 二十二、制約是限制,也是很好的工具
- 二十三、維繫人際關係有撇步嗎?
- 二十四、牽動喜怒哀樂的是非對錯
- 二十五、為什麼半瓶水響叮噹?
- 二十六、道德的劍,各門派的招
- 二十七、撿錢要還,還有什麼樂趣呢?
- 二十八、在線上虛擬世界發憤圖強
- 二十九、虛構故事製造的假知識
- 三十、生命的意義,在於尋找一直被我們忽視的內在聲音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