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和媽媽關係變好後,發現自己竟貪戀起人生……
透過一段段的旅行,重新記錄自己與媽媽過去的對立與現在的和解過程,才明白,在這些無形的心靈對話之中,用彼此的眼光去調整矛盾、修正心態,才能擁抱母女間的差異,圓滿過去未竟的遺憾。
本書作者張瓊齡是個活躍於國內外非營利組織、渾身充滿淑世能量的奇女子。她自小便有強烈的道德潔癖,偏偏爸爸是個傾家蕩產的賭徒,媽媽為了償還賭債及一家生計,則賣檳榔、設電玩……賺盡令她難堪的「髒錢」。為了逃離原生家庭,她自上小學第一天便省吃儉用存下每一分零用錢,終於在十六歲以升學為計謀「冠冕堂皇」地離家,同時暗自立誓:今生若有辦法,就再也不回頭了!……直到三十三歲她才發現,若不能處理好跟家裡的關係,她是不可能真正快樂起來的。
旅行經驗豐富的她,在一次不得不帶媽媽出國的五天中,發現母女竟能24小時相處卻不吵架……她總算找到了跟媽媽的和解之道──透過旅行帶離媽媽的主場優勢,並以循序漸進的九個境界(招數),讓媽媽參與她豐盛遼闊的公益世界。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她是以幾近百折千迴的心路歷程才終於跟媽媽日益靠近,但媽媽卻始終是以她自己的方式在愛著孩子,從來沒有改變……
★一對價值觀南轅北轍的母女,一場走了四十年的和解旅途
一個急欲想擺脫令她窒息的原生家庭的女兒,從充滿自卑與缺陷的童年開始,便計畫以升學為由,合理逃家。媽媽對子女的期待,與子女對家庭的不滿,兩相擦撞所造成的鴻溝落差,導致母女兩人的隔閡。
回頭看與媽媽的鬥爭,是一條淚痕與血跡斑斑之路。個性強勢的兩人,兩相碰撞,必定兩敗俱傷。然而,當自己在社會上幫助了這麼多的人,為什麼卻無法回頭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母女關係呢?
書中內容便從「跟團旅行」開始再到「半自助」、「全自助」的旅行規劃,並且透過貴人(賴佩霞)相助,解開母女間盤根錯節的心結,循序漸進地看著身處鴻溝兩端的母女,如何透過不同形式的旅行與女兒的自我反省表述,找回對彼此的親密與依賴。
本書附錄瓊齡訪談媽媽的親密對談,讓整本書呈現除了女兒單方面的自我表述之外,媽媽一路上在面對旅行(和解)的過程中,有怎樣的心情?是否也是緊張,甚至充滿開心期待?可愛的母女對談,溫馨上演!
經過旅行相處之後,才能懂得「尊重媽媽,讓她做她自己,讓她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她的孩子。」或許因為長年累積的隔閡,導致某些表達愛的方式,不夠細膩, 然而只要記得彼此相愛,只要女兒願意伸出手,母親與女兒,不管時間多長,永遠都能和好。
本書特色
在閱讀中反觀自省,我們更能看見某些切身相關的瓶頸,每對母女都有形式不同的母女情結,或許女兒總對母親太過自信,潛意識地相信母親對自己的愛太多太重,因此女兒的冷漠與叛離,都不會使其回收她對我們的愛。然而,我們總是忘了,其實母親也需要女兒的傾聽與需要,這才是她們幸福的來源。
透過一段段的旅行,重新記錄自己與媽媽過去的對立與現在的和解過程,才明白,在這些無形的心靈對話之中,用彼此的眼光去調整矛盾、修正心態,才能擁抱母女間的差異,圓滿過去未竟的遺憾。
本書作者張瓊齡是個活躍於國內外非營利組織、渾身充滿淑世能量的奇女子。她自小便有強烈的道德潔癖,偏偏爸爸是個傾家蕩產的賭徒,媽媽為了償還賭債及一家生計,則賣檳榔、設電玩……賺盡令她難堪的「髒錢」。為了逃離原生家庭,她自上小學第一天便省吃儉用存下每一分零用錢,終於在十六歲以升學為計謀「冠冕堂皇」地離家,同時暗自立誓:今生若有辦法,就再也不回頭了!……直到三十三歲她才發現,若不能處理好跟家裡的關係,她是不可能真正快樂起來的。
旅行經驗豐富的她,在一次不得不帶媽媽出國的五天中,發現母女竟能24小時相處卻不吵架……她總算找到了跟媽媽的和解之道──透過旅行帶離媽媽的主場優勢,並以循序漸進的九個境界(招數),讓媽媽參與她豐盛遼闊的公益世界。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她是以幾近百折千迴的心路歷程才終於跟媽媽日益靠近,但媽媽卻始終是以她自己的方式在愛著孩子,從來沒有改變……
★一對價值觀南轅北轍的母女,一場走了四十年的和解旅途
一個急欲想擺脫令她窒息的原生家庭的女兒,從充滿自卑與缺陷的童年開始,便計畫以升學為由,合理逃家。媽媽對子女的期待,與子女對家庭的不滿,兩相擦撞所造成的鴻溝落差,導致母女兩人的隔閡。
回頭看與媽媽的鬥爭,是一條淚痕與血跡斑斑之路。個性強勢的兩人,兩相碰撞,必定兩敗俱傷。然而,當自己在社會上幫助了這麼多的人,為什麼卻無法回頭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母女關係呢?
書中內容便從「跟團旅行」開始再到「半自助」、「全自助」的旅行規劃,並且透過貴人(賴佩霞)相助,解開母女間盤根錯節的心結,循序漸進地看著身處鴻溝兩端的母女,如何透過不同形式的旅行與女兒的自我反省表述,找回對彼此的親密與依賴。
本書附錄瓊齡訪談媽媽的親密對談,讓整本書呈現除了女兒單方面的自我表述之外,媽媽一路上在面對旅行(和解)的過程中,有怎樣的心情?是否也是緊張,甚至充滿開心期待?可愛的母女對談,溫馨上演!
經過旅行相處之後,才能懂得「尊重媽媽,讓她做她自己,讓她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她的孩子。」或許因為長年累積的隔閡,導致某些表達愛的方式,不夠細膩, 然而只要記得彼此相愛,只要女兒願意伸出手,母親與女兒,不管時間多長,永遠都能和好。
本書特色
在閱讀中反觀自省,我們更能看見某些切身相關的瓶頸,每對母女都有形式不同的母女情結,或許女兒總對母親太過自信,潛意識地相信母親對自己的愛太多太重,因此女兒的冷漠與叛離,都不會使其回收她對我們的愛。然而,我們總是忘了,其實母親也需要女兒的傾聽與需要,這才是她們幸福的來源。
-
推薦序
-
做父母的攏要出運啊! 賴佩霞
-
愛父母,也要有方法 鄭秀娟
-
充滿心機與趣味的母女旅行 莊慧秋
-
和解,無需條件 江妙瑩
-
- 作者序 加起來一二○歲的親子旅行
- 前 言 源於一種莫名的救母情結
-
第一小段 不吵架,就成功
-
「妳」,哪裡是別人呢?
-
什麼才是我真正在奮力抵抗的?
-
大阪旅行,成年後第一次朝夕相處
-
和媽媽在旅途中吵架了,怎麼辦?
-
-
第二小段 跟團旅行,轉嫁吃力不討好的風險
-
試著承擔
-
讓旅行社分擔風險吧!
-
修補身心對話的學分
-
旅行中的瑣事,增進認識的契機
-
-
第三小段 真正的挑戰──半自助與全自助行
-
直視母女間的差異
-
每趟旅行,都是一個境界
-
半自助行:澎湖、金門
-
全自助行: Hong Kong, No Shopping
-
-
第四小段 偷偷訓練媽媽的自信
-
自卑的源頭
-
對治自卑之道
-
什麼才叫做「有價值的事」呢?
-
一個隱性的目標
-
-
第五小段 「家」在旅途中
-
心安便是家
-
客旅如家的所在
-
竟然心意相通的母女
-
讀書讀「壞」了腦筋的女兒
-
-
第六小段 總算可以公益旅行了
-
貧窮感常在我心
-
葛拉敏銀行的客戶
-
當媽媽年紀越來越大……
-
貴人乍現
-
-
第七小段 交換媽媽去旅行
-
享受吧!媽媽們的綠背包旅行
-
魔術阿嬤的背包民宿夢
-
-
第八小段 帶媽媽工作去
-
進入媽媽的工作場域
-
檳榔花香
-
歪打正著的人生
-
一輩子要跟「不穩定」和平共存
-
駐校公益旅行達人
-
-
第九小段 第一次想為自己去旅行的媽媽
-
媽媽愛我的方式
-
媽媽給的生命功課
-
原來,孩子也會有失落感
-
媽媽的習字帖
-
-
尾 聲
-
旅行不是我們的夢想
-
做自己,是「孝」、「順」的起點
-
- 附 錄 「和解」後的親密對談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