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生態與文化遺產:中日及港台的經驗與研究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3105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元智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人類歷史遺留下來的生態及文化遺產,具人類普遍價值,也是人類生命和靈感不可缺乏的泉源,務必要傳承給下一代。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日本各地區在近幾十年都不約而同地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工業化、現代化與全球化的衝擊,生態與文化遺產生存的空間大大減小。政府及民間都紛紛開始醒覺,關注瀕危的生態及文化遺產,避免它們成為淹沒的歷史。

  本書探討中國大陸、日本、台灣、香港有關生態及文化遺產持續發展的一些議題和解決辦法,從跨學科的視角和不同地區多樣化的例子去思考有關的問題。部分論文是由學者多年的田野研究並結合歷史學、人類學、地理學、考古學的方向,探討有關文化及生態遺產發展的情況。其餘文章是由推行文化政策的政府官員、參與地方歷史教育的學者、推廣文化遺產保育的非牟利組織及旅遊從業員撰寫,並且從他們實地的經驗分享一些反思。
  • 編者序
  • 作者簡歷
  • 導論
    • 文化遺產與生態遺產——建構與持續發展利用/陳蒨
  • 香港
    • 文化遺產保護新視野——香港經驗/吳志華
    •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身份認同/陳蒨
    • 文化教育、持續發展與旅遊業的關係——以香港屏山文物徑及河上鄉村為例/區志堅 侯勵英
    • 文化保育、社區與公眾——以社區展覽及工作坊為例/劉國偉 黃競聰
    • 社區為本的文化保育經驗——民間學堂計劃、傳統行業的傳承/伍斯安
  • 中國內地
    • 中國大陸城市居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CHP 的成就與挑戰/張培
    • 文化生態遺產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西南生態博物館與民族文化生態村建設的理念與實踐/尹紹亭
    • 氣候災害對世界遺產地的影響及其應對——以雲南省紅坡村和箐口村為案例/尹侖 孫發明 張薇
    • 旅遊發展與龍脊梯田文化景觀的建構/孫九霞 羅光科
  • 台灣
    • 白米社區的文化抵抗與永續/陳碧琳
    • 台灣包種茶的流變與轉變/譚鴻仁
    • 媽祖進香與無形文化資產/林美容
    • 原住民知識,保育政治與生態觀光的發展——以台灣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陳毅峰
  • 日本
    • 天皇陵的現況、保存與「活用」/今尾文昭
    • 日本海士町「I轉移民」傳統藝能的實踐──中介者移民之身份認同政治與文化實踐/長友淳
    • 傳承「煤礦城市」的「心象風景」——日本大牟田市三井煤礦地區的市民活動/永吉守
    • 日本世界遺產屋久島的生態旅遊/大野睦
    • 日本糸魚川市地質公園與地方復興活動/竹之內耕
    • 提高地方自豪、保護地方風景的另類旅遊——介紹日本島根縣海士町的個案/阿部裕志
    • 從日本世界遺產的爭議看日本社會與世界遺產的構想和實踐/祖運輝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