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方法論III--研究之建設
《方法論III:研究之建設》是一本跨越學門整合社會科學各科之方法論輝煌巨著,全書十四章,原稿逾七百頁;現將各章註解、參考文獻、初版序移至光碟中(又添增各章簡報和上課笑話集),而節省紙本(少砍森林)。本書由1概念→2變項→3策略,完成研究論文的「問題意識建構」;為進一步統計分析推論之需;接著→4範疇→5排序→6測量,整理研究材料的基本觀念與方法,完成研究論文的資料鑑定。從事「質性研究」則:7解釋→8關係→9意識形態,是社會科學質性研究提出各項新理論入門方法。從事「量化研究」則:10行為→11模式→12系統→13制度,是科學量化研究理念,一旦模式、系統、制度建構成功,其研究發現將是您給學術界增添了一項新定理或新公式。
- 高安邦校長序
- 陳永生博士序
-
第一章 研究建設導論
-
一、本書特色
-
二、確立研究與研究者
-
三、確立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特點、評鑑與誤差
-
五、研究報告的撰寫
-
六、研究實務:愛迪生、諾貝爾
-
七、研究實務:毛澤東、曼德拉
-
-
第二章 定義概念
-
一、概念的本質
-
二、社會科學概念的本質
-
三、謹慎定義概念
-
四、概念的大小
-
五、概念的類別和色彩
-
六、概念的功能
-
七、如何建構概念
-
八、如何塑造新概念
-
九、如何規範和統整概念
-
十、如何學習與運用概念
-
-
第三章 假設變項
-
一、變項的意義與性質
-
二、定義操作性變項
-
三、如何實施變項的步驟
-
四、變項的類別
-
五、變項的功能
-
六、變項的數理推論
-
七、如何運用變項方法
-
八、如何發展變項研究
-
-
第四章 選擇策略
-
一、策略、決策的意義
-
二、策略的大小
-
三、策略的層次
-
四、策略的功能
-
五、如何建構策略
-
六、如何選擇策略
-
-
第五章 範疇探索
-
一、範疇的意義
-
二、範疇的性質
-
三、範疇的大小
-
四、範疇的類別
-
五、範疇的發展
-
六、範疇的功能
-
七、如何選擇與運用範疇
-
-
第六章 排序資料
-
一、排序的意義與性質
-
二、排序的方法
-
三、排序的大小與類別
-
四、排序的功能
-
五、知識的排序
-
六、如何做一維二兀排序
-
七、如何做一維多值排序
-
八、如何做多維多值排序
-
九、如何做學術論文排序
-
-
第七章 測量資料
-
一、測量的意義與性質
-
二、測量的發展
-
三、測量的類別
-
四、測量的設計
-
五、測量尺標大小
-
六、測量尺標類別
-
七、測量的功能
-
八、如何實施測量項目
-
九、如何用心理尺標
-
十、如何做量表測量
-
十一、編製測驗卷方法
-
十二、語意差別測量方法
-
十一、如何檢驗測量信度
-
十四、如何檢驗測量效度
-
十五、假設檢驗方法
-
十六、社會科學測量功能為何不如自然科學
-
十七、做好社會科學測量的方法
-
-
第八章 解釋資料
-
一、語言的意義與性質
-
二、解釋的型式與類別
-
三、解釋的功能
-
四、克服翻譯產生的誤解
-
五、解釋社會科學材料文本
-
六、解釋典故、諺語、神話等深層意識
-
七、解釋史實、新聞、政治等表象觀察
-
八、解釋情景、環境、符號等非語言文字
-
九、實施解釋的過程與方法
-
-
第九章 關係分析
-
一、關係的意義與性質
-
二、關係理論的法則
-
三、關係的類別和世界
-
四、中國人的關係理論
-
五、關係的測量
-
六、關係的功能
-
七、如何研究關係(一)因果變化
-
八、如何研究關係(二)認同變化
-
九、如何研究關係(三)相關分析
-
十、如何研究關係(四)親疏影響
-
十一、研究法中的關係思考
-
-
第十章 意識形態研究
-
一、意識形態的意義與宇源
-
二、意識形態的性質
-
三、意識形態的大小、新舊和範圍
-
四、全球意識形態的對抗和發展
-
五、意識形態的功能
-
六、中共研究最重視意識形態的正確指導
-
七、如何建構意識形態研究模式
-
八、教科書內容分析運用意識形態類目成果斐然
-
-
第十一章 行為研究
-
一、行為的意義
-
二、行為的類別
-
三、行為主義建構行為研究方法論
-
四、管理學建構人性行為科學
-
五、行為研究與制度研究的方法爭論
-
六、行為研究的功能(一)由行為研究人際互動
-
七、行為研究的功能(二)由行為研究市場經濟
-
八、行為研究的功能(三)由行為研究民主政治
-
九、行為研究的功能(四)行為研究政治訊息
-
十、行為研究的功能(五)行為研究決策模式
-
十一、行為研究的發展與限制
-
-
第十二章 系統研究
-
一、系統的意義與性質
-
二、系統方法的公理定理
-
三、系統論的涵義
-
四、系統工程
-
五、系統的大小
-
六、系統的類別和世界
-
七、系統方法研究步驟
-
八、運用系統方法於自然科學
-
九、運用系統方法於技術
-
十、運用系統方法於社會科學
-
十一、如何運用系統理論
-
十二、如何教授系統理論
-
-
第十三章 模式製作
-
一、模式的意義與本質
-
二、模式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
三、統計數理方法以歸結數據製作模式
-
四、社會科學以創新概念製作模式
-
五、模式的大小
-
六、模式的類別
-
七、模式的功能
-
八、如何製作模式
-
-
第十四章 新制度主義
-
一、制度的意義
-
二、制度的性質
-
三、全球化發展下制度的同形性
-
四、時地與利益變易下制度的變遷性
-
五、制度的大小、範圍、和研究途徑
-
六、制度研究的發展
-
七、制度研究的功能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