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國族.想像.離散.認同:從電影文本再現移民社會影像」,精選十多部小說、電影或紀錄片文本,撰寫具有知識承載度的延伸閱讀文章,包括:《歷史的台灣》、《一八九五乙未》、《傷痕228》、《尋找二二八的沈默母親-林江邁的故事》、《香蕉天堂》、《大家一起照鏡子》、《台商.台商》、《歧路天堂》、《八東病房》、《T婆工廠》…等等,希望透過這些影像文本,從歷史與社會的脈絡中,在「凝視」新移民的同時,也重新省思移民社會的新價值。
- 推薦序
-
自序:緣起•導讀•謝誌
-
第一章 從土著化與內地化至多元文化論述:由《歷史的台灣》觀察台灣移民史論述的一個側面
-
壹、由福爾摩沙變成台灣府
-
貳、由移墾社會到漢人社會的建立
-
參、殖民與近代化:日治時期的集體記憶與族群想像
-
肆、他者的歷史:從籍貫到族群
-
伍、過去與現在的族群想像(代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二章 男情女義衛家園:從《一八九五乙未》探討台灣移民社會的情感認同與國族想像
-
壹、前言
-
貳、相關概念探討
-
參、《一八九五乙未》影片內容介紹與分析
-
肆、「一八九五乙未」戰爭史實分析
-
伍、台灣民族意識的產生:情感認同與政治想像
-
陸、結語
-
參考文獻
-
-
第三章 受殖的靈魂:吳濁流與庄司總一的認同小說
-
壹、前言:小說等同歷史
-
貳、殖民現代性的悖論
-
參、成為台灣人
-
肆、成為日本人
-
伍、結語:殖民統治•各自表述
-
參考文獻
-
-
第四章 移民‧墾植‧信仰:以桃園觀音鄉甘泉寺為例
-
壹、前言
-
貳、觀音鄉的歷史與拓墾
-
參、甘泉寺的信仰探源
-
肆、甘泉寺與聚落的互動
-
伍、甘泉寺的教化及功能
-
陸、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五章 自我盜獵與選擇的文本真實:從三部228紀錄片談起
-
壹、楔子:柏拉圖的洞穴人
-
貳、歷史是什麼:過去事件的再現重演?
-
參、文本的產製:詮釋或扭曲
-
肆、文本的消費:協商與對抗
-
伍、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六章 日暮鄉關何處是:從《台北人》、《台灣眷村小說選》談移民書寫與認同問題
-
壹、前言
-
貳、第一代的移民書寫—白先勇《台北人》
-
參、第二代的移民書寫—蘇偉貞編《台灣眷村小說選》
-
肆、二代外省人的認同差異
-
伍、結論:離散後的回歸
-
參考文獻
-
-
第七章 電影《香蕉天堂》中的移民與認同:台灣認同意識的梳理
-
壹、前言
-
貳、群體(民族或族群)認同與移民處境
-
參、後現代的群體認同
-
肆、台灣認同意識的辯證
-
伍、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八章 難解之結:從《大家一起照鏡子》淺談政治社會化中的政黨與族群認同
-
壹、前言
-
貳、政黨、族群認同與政治社會化
-
參、台灣政治社會化的過程:認同的歧異
-
肆、從《大家一起照鏡子》談政治社會化
-
伍、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九章 《台商‧台商》多少偏見假汝之名以行?
-
壹、前言
-
貳、移民與認同
-
參、台商形成原因
-
肆、台商子女與國家認同
-
伍、結語
-
參考文獻
-
-
第十章 從《歧路天堂》探討外籍勞工的性需求模式
-
壹、前言
-
貳、台灣的外勞社會背景
-
參、劇情人物介紹
-
肆、外勞的「性需求」模式拼圖
-
伍、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十一章 返鄉或離鄉徘迴中的台灣移工影像與身分認同:來自移工紀錄片的反省與質疑
-
壹、一個流離的年代
-
貳、兩個流離的故事
-
參、本文詮釋與分析的原則
-
肆、跨國界想像的可能
-
伍、現代化經驗與女性移工性別認同之形塑
-
陸、結語:流離、想像與再現
-
參考文獻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