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環境的污染及環保意識抬頭,其中環境污染最大元兇為汽車的廢氣污染,世界各國均為節省能源及防止空氣污染,紛紛研究發展替代燃料及低污染車,低污染車又以電動汽機車為代表,譯者有鑑於此:蒐集各國電動汽車、太陽能車、電動機車及自行車有關資料予以翻譯成中文,以提供電動汽機車電子的技術。內容分十四章來介紹,主要重點介紹在電動汽車的能量效率、驅動成式、電瓶應用、行車性能分析、馬達控制器等詳盡介紹。
-
1章 汽車之發展史
-
1-1 前 言
-
1-2 汽油車之發展簡史
-
1-3 電動汽車之發展史
-
1-4 低公害車
-
1-4-1 前 言
-
1-4-2 低公害車
-
1-4-3 低公害車之種類
-
-
-
2章 電動汽車之研發情形
-
2-1 日本的研發情形
-
2-1-1 第一階段之研發情形
-
2-1-2 第二階段的研發情形
-
-
2-2 美國電動汽車之發展簡史
-
2-3 歐洲電動汽車之發展簡史
-
2-3-1 法 國
-
2-3-2 德 國
-
-
2-4 中華民國
-
-
3章 電動汽車之構造
-
3-1 電動汽車之基本構造
-
3-1-1 動力源
-
3-1-2 底 盤
-
3-1-3 車 身
-
-
3-2 動力馬達
-
3-3 電 瓶
-
3-3-1 一般車輛用電瓶
-
3-3-2 電動汽車用電瓶
-
3-3-3 電瓶的種類
-
-
3-4 驅動方式
-
3-5 剎車回生能量裝置
-
3-6 電力容量計
-
3-7 冷房設備
-
-
4章 電動汽車之能量效率
-
4-1 前 言
-
4-1-1 電動汽車對環保的優缺點
-
4-1-2 電動汽車對技術上及經濟上的優缺點
-
-
4-2 電動汽車與內燃機引擎車之比較
-
4-2-1 能量效率被誤解比汽油車差的原因
-
4-2-2 能量效率之比較
-
4-2-3 燃料費的比較
-
-
4-3 混合型車與燃料電瓶車的比較
-
4-3-1 混合型車之種類
-
4-3-2 混合型車之比較
-
4-3-3 燃料電瓶車
-
-
4-4 汽油與電瓶之能量密度
-
4-4-1 前 言
-
4-4-2 能量密度之比較
-
4-4-3 燃料容積之比較
-
4-4-4 動力源之能量效率
-
4-4-5 可有效利用之能量比較
-
-
-
5章 電動汽車之驅動方式
-
5-1 汽油車的行車性能曲線
-
5-1-1 汽油車須要變速箱
-
5-1-2 車輛特性之行駛性能曲線
-
-
5-2 迴轉部分相當重量
-
5-2-1 迴轉部分相當重量和齒輪比的二次方成比例
-
5-2-2 馬達的轉子惯性力距比較大
-
-
5-3 電動汽車可不使用變速箱
-
5-4 電動汽車亦可不使用差速箱
-
5-4-1 可利用改變馬達的轉速以控制扭力變動
-
5-4-2 左右輪的扭力差可由輪胎的抓地力吸收
-
-
5-5 電動汽車的驅動方式
-
5-5-1 引擎和馬達的扭力特性
-
5-5-2 電動汽車的驅動方式
-
-
5-6 驅動方式之優劣點
-
5-6-1 傳統方式
-
5-6-2 無變速箱方式
-
5-6-3 無差速箱方式
-
5-6-4 輪內方式
-
5-6-5 本田公司的輪內方式驅動裝置
-
-
-
6章 電動汽車用電瓶
-
6-1 概 述
-
6-1-1 前 言
-
6-1-2 電瓶的分類
-
-
6-2 電動汽車用電瓶性能的評估
-
6-2-1 概 述
-
6-2-2 電瓶性能或特性評估
-
6-2-3 發展目標
-
-
6-3 電動汽車用電瓶之性能
-
6-3-1 電瓶的放電特性
-
6-3-2 安培小時電容量
-
6-3-3 電瓶的能量密度
-
6-3-4 電瓶的輸出力(功率)密度
-
6-3-5 電瓶的壽命
-
6-3-6 其他重要特性
-
-
6-4 電動汽車用電瓶
-
6-4-1 研發中的電瓶
-
6-4-2 鉛(酸)電瓶
-
6-4-3 鎳-鎘(Ni-Cd)電瓶
-
6-4-4 鈉-硫磺(Na-S)電瓶
-
6-4-5 鎳-氫電瓶
-
6-4-6 鋰離子電瓶
-
6-4-7 飛輪電瓶(fly wheel battery)
-
6-4-8 錳-鋰電瓶及電容器電瓶
-
6-4-9 電瓶的製造成本及技術規格
-
6-4-10 燃料電瓶(fuel cell)
-
-
6-5 燃料電瓶的發電原理
-
6-5-1 前 言
-
6-5-2 燃料電瓶的構造
-
6-5-3 燃料電瓶的燃料
-
6-5-4 燃料電瓶的發電原理
-
-
6-6 電動汽車用電瓶未來的發展趨勢
-
6-6-1 各型電瓶的性能比較
-
6-6-2 未來的發展趨勢
-
-
6-7 電瓶充電
-
6-7-1 前 言
-
6-7-2 充電方法
-
6-7-3 電瓶的充電特性
-
-
-
7章 電動汽車之行車性能
-
7-1 前 言
-
7-2 滾動阻力
-
7-2-1 滾動阻力的主因為輪胎
-
7-2-2 滾動阻力與前輪校正
-
7-2-3 滾動阻力和碟式煞車
-
7-2-4 軸承的滾動摩擦阻力
-
7-2-5 護油圈也有滾動摩擦阻力
-
-
7-3 車輛重量
-
7-3-1 小型車的重量分析
-
7-3-2 車體強度與材質及形狀有關
-
7-3-3 材料強度間接影響行車性能
-
-
7-4 空氣阻力(Air Resistance)
-
7-4-1 空氣阻力與速度的二次方成比例
-
7-4-2 降低空氣阻力的方法
-
7-4-3 空氣阻力係數與形狀及空氣動力零件有關
-
-
7-5 全部行駛阻力
-
7-5-1 行駛阻力隨速度而增加
-
-
-
8章 馬達及控制器
-
8-1 前 言
-
8-2 馬達的基本構造
-
8-2-1 馬達的原理及構造
-
8-2-2 馬達的種類及特徵
-
8-2-3 直流馬達與交流馬達
-
-
8-3 電動汽車用各種馬達
-
8-3-1 直流串聯馬達
-
8-3-2 直流並聯馬達
-
8-3-3 感應式馬達
-
8-3-4 DC無刷馬達
-
-
8-4 馬達控制器(motor controller)
-
8-4-1 概 述
-
8-4-2 斬波器
-
8-4-3 反相器
-
-
8-5 馬達用磁鐵
-
8-5-1 稀土類磁鐵的開發
-
8-5-2 減磁曲線之用途
-
8-5-3 稀土類磁鐵之性能比較
-
-
8-6 馬達之性能
-
8-6-1 扭力和迴轉數之關係
-
8-6-2 扭力和電流之關係
-
8-6-3 馬達之銅、鐵損失
-
8-6-4 馬達總效率之評估
-
-
8-7 電動汽車所要求的馬達性能
-
8-8 控制器用元件(controller element)
-
8-8-1 新元件之研發
-
8-8-2 控制器元件之性能
-
8-8-3 元件性能之比較
-
-
8-9 回生制動裝置
-
8-9-1 回生制動為電動汽車之最大特徵
-
8-9-2 回生煞車裝置之電路
-
-
8-10 弱場磁(field magnet)
-
8-10-1 提高最高速度用之弱場磁
-
8-10-2 弱場磁特性
-
-
-
9章 電動汽車之輔助機件
-
9-1 電力容量計(錶)
-
9-1-1 前 言
-
9-1-2 電解液比重量測法
-
9-1-3 利用電瓶電壓求出之方法
-
9-1-4 高精度化的容量計
-
-
9-2 空氣調節器
-
9-2-1 概 述
-
9-2-2 空氣調節器之性能係數
-
9-2-3 引擎車專用空氣調節器效率低
-
9-2-4 停車時不斷換氣即可免冷氣機作動
-
9-2-5 運轉時所需之冷房動力
-
9-2-6 冷氣機降低消耗能量之方法
-
9-2-7 暖房用能量比冷房低
-
-
9-3 動力制動(煞車)(power brake)
-
9-4 動力轉向機(Power Steering)
-
9-4-1 概 述
-
9-4-2 電動汽車亦須有動力轉向機之配備
-
-
-
10章 電動汽車之基層建設
-
10-1 概 述
-
10-2 充電機
-
10-2-1 充電機之種類
-
10-2-2 充電要領
-
-
10-3 充電系統
-
10-3-1 宜選擇非尖峰時段的夜間充電
-
10-3-2 利用快速充電之方法
-
10-3-3 裝載備用電瓶
-
10-3-4 電瓶更換方式
-
10-3-5 航程伸長機(引擎發電機)
-
-
10-4 充電管理系統
-
10-4-1 以夜間剩餘電力即有充分發電能力
-
10-4-2 電力分配之平衡化極為重要
-
-
10-5 材料之再循環系統
-
10-5-1 電瓶再循環系統
-
10-5-2 車身再循環系統
-
10-5-3 理想之再循環系統
-
-
10-6 修護系統
-
-
11章 電動汽車之發展狀況
-
11-1 概 述
-
11-1-1 美國之概況
-
11-1-2 日本之概況
-
11-1-3 歐洲之概況
-
-
11-2 美國之電動汽車發展狀況
-
11-2-1 通用汽車公司推出了ZEV車
-
11-2-2 美國本田公司出售CUV-4電動汽車
-
11-2-3 福特公司之電動汽車
-
11-2-4 克萊斯勒展出迷你旅行車
-
-
11-3 日本之電動汽車發展情況
-
11-3-1 概述
-
11-3-2 IZA車
-
11-3-3 RAV4L電動汽車
-
11-3-4 CUV-4電動汽車
-
11-3-5 慶應大學的高級廂型電動汽車“KAZ”
-
11-3-6 馬自達
-
11-3-7 迷你電動汽車
-
11-3-8 其他電動汽車
-
11-3-9 燃料電瓶電動汽車(FCEV: fuel cell EV)
-
11-3-10 混合型電動汽車(HEV: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
11-4 歐洲各國之電動汽車發展情況
-
11-4-1 歐洲的電動汽車開發狀況
-
11-4-2 法國的電動汽車
-
11-4-3 瑞典的電動汽車
-
11-4-4 德國的電動汽車
-
11-4-5 使用空氣動力的法國計程車
-
-
11-5 中華民國電動汽車之發展
-
11-5-1 前 言
-
11-5-2 電動汽車之發展簡史
-
11-5-3 電動汽車之性能
-
11-5-4 電瓶之研發
-
11-5-5 燃料電瓶
-
11-5-6 未來電動汽車之發展趨勢
-
11-5-7 我國的低污染公車之營運概況
-
11-5-8 結 語
-
11-5-9 華太能源開發公司的電動車用風力發電裝置
-
-
-
12章 太陽能汽車
-
12-1 前 言
-
12-2 太陽能之汽車世界
-
12-2-1 陽光變為電能之效率不到20%
-
12-2-2 到實用化尚要一段距離
-
-
12-3 在“能登”舉辦太陽能汽車長途賽車
-
12-4 太陽能汽車之機構
-
12-4-1 效率良好與輕量化之重點
-
12-4-2 太陽能汽車的底盤與車體
-
12-4-3 結 語
-
-
12-5 優異的太陽能汽車
-
12-5-1 本田幻想號
-
12-5-2 日產Sun Farvor
-
12-5-3 Kyocera太陽之子
-
-
12-6 何謂太陽能電池
-
12-6-1 地球上的自然現象要靠太陽
-
12-6-2 為何有陽光車輛就能動?
-
12-6-3 太陽能電池的顏色是灰色
-
12-6-4 單晶體及多晶體
-
-
12-7 鈴鹿賽車雜感
-
12-7-1 太陽能汽車有生存空間
-
12-7-2 並非“閒遊”的鈴鹿賽車
-
-
12-8 更進步的太陽能汽車Kyocera “SCV-3”
-
12-9 中華民國之太陽能車
-
12-9-1 前 言
-
12-9-2 南台科大太陽能車發展歷程
-
12-9-3 計畫緣由與目的
-
12-9-4 車 體
-
12-9-5 懸 吊
-
12-9-6 轉 向
-
12-9-7 煞 車
-
12-9-8 太陽能板(動力系統)
-
12-9-9 馬 達
-
12-9-10 車 身
-
12-9-11 第四代阿波羅四號太陽能車
-
12-9-12 成功完成了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
-
-
參考文獻
-
-
13章 未來車探討
-
13-1 未來汽車技術之關鍵
-
13-1-1 關鍵在於安樂
-
13-1-2 車輛永久的課題是“環境保護”和“安全”
-
13-1-3 環境保護性能
-
13-1-4 提高車輛本體的效率
-
13-1-5 零污染車之實現
-
13-1-6 移動效率之提高
-
13-1-7 安全性能
-
13-1-8 近期及未來車
-
-
13-2 廿一世紀的汽車發展探討
-
13-2-1 再循環(recycle)
-
13-2-2 保修方面
-
13-2-3 安全性
-
-
-
14章 電動機車及自行車
-
14-1 日本電動機車
-
14-1-1 電動機車之先驅者(pioneer)-東京研究發展部
-
14-1-2 ES 600電動機車
-
14-1-3 本田汽車公司之電動機車
-
-
14-2 中華民國-電動機車
-
14-2-1 前 言
-
14-2-2 電動機車的發展簡史
-
14-2-3 新購電動機車之補助
-
14-2-4 電動機車之性能
-
14-2-5 電動機車之發展趨勢
-
14-2-6 空氣汙染問題
-
14-2-7 電動機車用電瓶
-
14-2-8 電動機車(F-21型)實車介紹
-
14-2-9 免牌照小型電動機車
-
14-2-10 結 語
-
-
14-3 電動自行車
-
14-3-1 前 言
-
14-3-2 電動自行車的類型
-
14-3-3 電動自行車的規格
-
14-3-4 電動自行車與一般自行車構造的異同
-
14-3-5 電動自行車用電池
-
14-3-6 電動自行車實車介紹
-
14-3-7 結 語
-
-
14-4 日本的電動自行車
-
14-4-1 山葉公司研發輕輪PAS系電動自行車
-
-
- 參考文獻參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